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开展了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多元微球阵列的聚苯乙烯微球制备、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FITC)荧光编码和分析性能的研究。苯乙烯通过聚合反应合成聚苯乙烯微球,FITC荧光染料染色编码高亮和低亮两种微球,表面包被PML捕获抗体的高亮微球用于特异地捕获APL细胞系NB4细胞中的PML-RARα融合蛋白,低亮微球用于背景参照。分析时,报道抗体特异性识别高亮微球捕获的PML-RARα蛋白RARα片段,PE-荧光抗体再结合报道抗体,流式细胞仪检测PE荧光强度,即可定量PML/RARα融合蛋白。微球制备的过程中,研究了滴加方式、反应时间、稳定剂和交联剂用量对合成微球直径和变异系数的影响。电子显微镜检测显示,利用一次性滴加方法,反应时间12h、稳定剂6g和交联剂0.3g,加入含氨基及羧基的化合物,能够合成所需直径5.4μm、大小均一的功能化聚苯乙烯微球。实验还研究了FITC染料加入量和标记时间对聚苯乙烯微球编码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当低亮和高亮微球分别选用0.4μL和125μL的FITC母液,染色0.5 h,可以得到微球群集中、变异系数小的二元流式微球阵列。构建好的体系,测试了APL白血病多元微球阵列的分析性能。流式检测结果表明: a,二元微球阵列能特异性检测NB4细胞中的PML-RARα融合蛋白; b,将NB4细胞提取液进行稀释,细胞浓度versus荧光强度作图,流式检测获取标准曲线,计算灵敏度值为0.63%; c,阵列测试的批间变异系数小于10%; d,二元微球阵列与单悬浮微球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