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行为与紧急避险关系之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wa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美刑法中的被迫行为是指行为人在他人或者环境胁迫下所实施的形似犯罪,但根据一定条件可以进行合法辩护的行为。它与我国的胁从犯理论是不同的,可以说胁从犯已将被迫行为排除在外。目前,被迫行为对于中国刑法来说还归在紧急避险之列,但是两者无论是在性质上还是在理论基础上都存在着差异。笔者认为,被迫行为与紧急避险应当各自成为刑法上独立的理论范畴。本文首先对被迫行为、紧急避险的理论基础、行为性质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两者存在的差异,然后提出用以完善我国目前刑事立法现状之建议。被迫行为应作为区别于紧急避险之刑法上独立的范畴,其核心在于期待可能性理论而非法益衡量原则,应当依据期待可能性理论去构建被迫行为理论基础、定位被迫行为的法律性质、确定被迫行为成立的条件并决定对相关事务问题的处理态度。相应地,人为的强迫并不是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不能成立紧急避险。笔者认为,在现行刑法修改之前,最经济的做法是,我国可以以司法解释的方式将有关胁从犯的规定更加细致的加以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行为人在死亡或重伤胁迫威胁之下,逼不得已实施的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但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故意杀人罪除外。这样重度胁迫就有了免责的依据。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六大提出"支持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分析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形势,做出的加快我国全面建设
喹啉类衍生物是重要的有机物中间体,在药物筛选、化学分析、染料工业等领域都有很广泛的应用。氨基喹啉(AQ)类衍生物是其中最为显著的一种,在对抗疟疾药物的研究中受到极大关
文章对中国冶勘改革与发展轨迹进行了追溯,分析了观念、体制、技术人才等环节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中国冶勘经济跨越式发展提出了突破传统观念、整合资源、建立中国冶勘技术、人
在中国大陆岩性地层油气藏领域中分布着油气资源,其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通过研究勘探缝洞型碳酸盐岩、火山岩、砂砾岩集中性地层油气藏,为岩性地层油气藏大面积成藏提供了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