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定向增发是指上市公司向符合条件的少数特定投资者定向发行股份的行为,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主流模式之一。目前理论界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定向增发的公告宣告效应、大股东的利益输送现象、发行定价等问题,而关于定向增发的长期市场反应研究较少。同样是公司利益相关者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的动机是什么,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在增发过程中充当了什么的角色,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以深沪两市A股市场上在2010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成功定向发行股份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定向增发中的机构投资者为研究视角,将衡量市场反应程度的超额收益率分为短期超额收益率和长期超额收益率,根据公告书手工将1年锁定期的认购对象划分为金融机构投资者和非金融机构投资者,3年锁定期的认购对象划分为大股东及其关联方,采用事件研究法系统研究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的偏好动机以及给市场反应带来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机构投资者偏好参与没有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参与、大股东以现金认购、增发目的为项目融资、低折价率、企业性质是国企的定向增发,而非金融机构投资者偏好参与大股东以资产认购的定向增发;(2)我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存在正的短期市场反应和负的长期市场反应;(3)定向增发中,金融机构投资者和非金融机构投资者获得的配股越多,短期和长期的超额收益率越低,金融机构投资者对长期市场反应的负向作用在统计上是显著的;(4)定向增发中,机构投资者获得的配股越多,大股东及关联方获得的配股越少,增发的折扣也越低;(5)大股东存在提高增发折价率进行利益输送的可能,金融机构投资者对这种现象具有负向调节的作用。文章的结论是,第一,参与定向增发的机构投资者确实关心大股东在定向增发中的行为,而且关心定向增发项目本身的价值和上市公司的长期价值,前期来看机构投资者是长期的价值投资者;第二,我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存在正的短期市场反应和负的长期市场反应,机构投资者在初期积极追捧未来具备高成长性的公司股票,抬高了短期股票价格,长期来看金融机构投资者并没有如预想的发挥积极的监督作用,沦为了投机型的投资者,定增项目如果进展不顺利或者现金流出现问题会拖累公司的业绩和股价,带来对公司长期股价表现的修正,造成长期为负的市场反应;第三,定向增发的过程中,大股东存在提高增发折价率进行利益输送的可能,而机构投资者具备信息优势和专业优势,对公司未来治理和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缓解了大股东利益输送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