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试验于2018年在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中心灌溉试验站进行了马铃薯膜下滴灌调亏试验。根据不同水分调亏程度和不同生育期,本试验共设置7个调亏试验组(T1~T7)分别在出苗期、苗期、发棵期、结薯期、淀粉积累期这5个生育期进行轻度(60%~70%)和中度(50%~60%)水分调亏试验。本试验分析了不同水分调亏程度对马铃薯各生育期生长动态、耗水量变化特征、经济产量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以Jensen模型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于2018年在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中心灌溉试验站进行了马铃薯膜下滴灌调亏试验。根据不同水分调亏程度和不同生育期,本试验共设置7个调亏试验组(T1~T7)分别在出苗期、苗期、发棵期、结薯期、淀粉积累期这5个生育期进行轻度(60%~70%)和中度(50%~60%)水分调亏试验。本试验分析了不同水分调亏程度对马铃薯各生育期生长动态、耗水量变化特征、经济产量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以Jensen模型为研究方法建立水分生产函数并优化马铃薯灌溉制度,主要结论如下:(1)膜下滴灌调亏对马铃薯生育期地温的影响在出苗期、苗期、发棵期、结薯期影响较大,最大地温变化幅度为11.2℃,淀粉积累期影响不明显。(2)膜下滴灌调亏对马铃薯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深度范围为0~40cm,40~10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影响不显著。结薯期是马铃薯耗水量最大的生育阶段,各处理中最大耗水量为190.45mm,其次是淀粉积累期、苗期、发棵期,出苗期最小。(3)膜下滴灌条件下在马铃薯结薯期进行中度调亏对产量影响较大,相比充分灌溉,产量下降2.7%;且在结薯期进行充分灌水,其他生育阶段进行水分中度调亏,产量较整个生育阶段充分灌水相差不大。(4)马铃薯在结薯期叶面积指数最大,其次是淀粉积累期,出苗期最小。采用遗传算法并利用水分生产函数优化灌溉制度,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滴灌马铃薯灌溉制度为苗期灌水20mm,发棵期灌水70mm,结薯期115mm,淀粉积累期灌水20mm,全生育期灌溉定额为225mm时,产量最高,为32482.2kg/hm2。
其他文献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班风、学风、班级价值观、人际关系等诸多元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引导、调节、纠偏的作用。良好的班级文化会有力推动个体身心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提升。班级文化内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精神、制度、活动、特色。下面就分而述之。
球阀是众多常见阀门种类之一,在许多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调比是球阀设计的一个核心参数,其表征阀门的调节精度大小,市面上V型工程球阀由于机加工工艺限制等因素,最高可调比仅大致为30-50,本课题设计一种超高可调比的异型球阀,并对其进行流体机械常见的空化气蚀、冲蚀磨损等特性进行分析,具体研究以下内容:提出基于球面投影变换及正多面体球面剖分网格法设计计算最优可调比阀芯结构,并对阀芯进行实物设计。根据
合理的表面织构可以达到抗磨和减摩的效果,随着磁技术的广泛工程应用,越来越多的摩擦副服役于磁场工作环境。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究磁场对铁磁性材料织构表面摩擦学特性的影响规律。本文采用激光焊接机对45#钢试样表面加工出激光凹坑织构。分别在加磁、消磁与普通三种实验条件下,进行激光凹坑织构试件的干摩擦磨损试验。测量了摩擦系数、磨损量和凹坑边缘硬度,观察了清洗前后的织构磨损表面,对凹坑织构剖面进行了化学腐蚀并
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共聚物P(VDF-TrFE)因具有良好的压电、铁电和热释电等性能成为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热点。研究P(VDF-TrFE)共聚物超薄膜的结晶形态结构演变与P(VDF-TrFE)晶体的熔融行为,不仅有利于加深对P(VDF-TrFE)成核与生长机制的认识,还有助于理解P(VDF-TrFE)结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旋转涂膜法制备了P(VDF-TrFE)超薄膜,通过光学显微镜(O
PCD刀具已被广泛的应用于铝合金的精密加工,但是,在PCD刀具的切削过程中存在着切屑缠绕的问题。缠绕在工件以及刀具表面的切屑将会刮花已加工工件表面、缩短刀具使用寿命、增加生产成本。为了解决切屑缠绕的问题,需要将切屑进行规律性的折断。在PCD刀具前刀面上设计出一种位置可调节的断屑块,利用该断屑块将切屑进行规律性的折断。根据PCD刀具的结构及装配特性,对断屑块进行了结构设计,并与带有断屑槽和无断屑措施
酰氨基是有机化学体系中最普遍功能基团之一,构成了各种具有生物意义的天然产物、药物和农药的基本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科研工作者对酰胺的合成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探究,因此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经过前人的研究已较为完善。由于碘试剂具有毒性较低、稳定性好且简单易得的特性,在催化合成酰胺类衍生物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合成酰胺化合物的常见方法及碘试剂催化的方法进行了综述。本论文第二章论述了高碘试剂催化作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