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乌配伍白芍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匱要略》的乌头汤,是在临床上治疗风湿痹证的常用寒热药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芍中的白芍总苷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功效,与乌头同属的高乌头具有较好的镇痛功效,并且其中毒性成分乌头碱类远少于乌头,因此选用高乌头代替川乌与白芍配伍,用于治疗风湿性疼痛和其他炎症性疼痛。本课题采用现代中药制备方法,在对古方药理研究基本明确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提取纯化工艺,从两味药材中分别分离出有效部位白芍总苷和高乌总碱,然后以有效部位进行配伍,开发成12h释放的复方中药缓释片剂,并对制剂的释药机制和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本实验中首先根据已基本研究成型的分离纯化工艺制备了白芍总苷和高乌总碱。然后对缓释片剂进行了辅料筛选和处方优化,首先进行了辅料筛选,选定HPMC(K4M)、EC(20CPS)、PVP乙醇溶液(80%,90%)这几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正交试验中,以对制剂生产有较大影响的几个粉体学参数为评价指标,包括:压缩率、休止角、流速、接触角,采用综合评分法确定最优处方,最优处方为:HPMC为20%,EC为20%,乙醇为80%,PVP为0%,随后对正交处方和最优处方分别进行了释放度实验,结果表明,最优处方的释放度基本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对缓释片的要求。其次对缓释片的体外释药机制进行了研究。选取用于不同释药机制的动力学方程模型进行拟合,包括:零级动力学方程、一级动力学方程、Higuchi方程、Ritger-Peppas方程、Hixson-Crowell方程。通过对两个药物的指标成分释放度的拟合,最终结果为Higuchi方程和Ritger-Peppas方程拟合的相关系数最大,可以较好的说明药物在体外的释放规律。最后对制剂的质量标准进行了初步研究,在中药现代制剂质量控制理论的指导下,从整体角度对制剂的质量进行了初步研究。建立了制剂中两味药材的TLC定性鉴别方法和指标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简便易行,专属性强;对缓释片的释放度测定方法进行考察,确定了释放度检测条件为:以脱气的人工胃液为释放介质,转速100rpm,介质温度为37.0℃;确定了该缓释片制剂释放的时间控制点为:2h,15%~35%、6h,40%~60%、10h,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