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CBCT研究不同倾斜度下颌中切牙区牙槽骨的形态特征,为恒牙牙合初期患者实施正畸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照纳入标准随机选取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90例未经正畸治疗的患者,年龄11~14岁,平均年龄12.80岁。根据下颌中切牙倾斜度L1-MP分为三组:唇倾组、直立组和舌倾组,每组30人。所有研究对象均在一定时间内、按同一拍摄条件完成CBCT扫描,且在拍摄前告知患者实验目的、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利用CBCT资料和三维图像处理软件Invivo5.0完成相关指标的测量。测量项目包括:下颌中切牙在根颈1/3、根中1/3和根尖的唇、舌侧牙槽骨厚度及唇、舌侧牙槽骨附着高度,并记录不同倾斜度下颌中切牙骨开窗和骨开裂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不同倾斜组下颌中切牙区牙槽骨厚度和高度以及骨开窗和骨开裂的发生率进行组间差异对比,探讨下颌中切牙区牙槽骨的形态特征与切牙倾斜度是否具有相关性,相关变量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1.牙槽骨厚度比较:不同倾斜组下颌中切牙牙槽骨厚度存在显著差异。(1)根颈1/3:(1)唇侧牙槽骨厚度:直立组大于舌倾组(P<0.05),但直立组与唇倾组,唇倾组与舌倾组之间差异不明显。(2)舌侧牙槽骨厚度: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牙槽骨总厚度:直立组大于舌倾组(P<0.05),但直立组与唇倾组,唇倾组与舌倾组之间差异不明显。(2)根中1/3:(1)唇侧牙槽骨厚度:唇倾组、直立组均大于舌倾组(P<0.05),但唇倾组与直立组之间差异不明显。(2)舌侧牙槽骨厚度:直立组、舌倾组均大于唇倾组(P<0.05),但直立组与舌倾组之间差异不明显。(3)牙槽骨总厚度: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根尖:(1)唇侧牙槽骨厚度:唇倾组最大,舌倾组最小,直立组介于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舌侧牙槽骨厚度:直立组大于唇倾组(P<0.05),但与舌倾组之间差异不明显。(3)牙槽骨总厚度:唇倾组、直立组均大于舌倾组(P<0.05),但唇倾组与直立组之间差异不明显。2.牙槽骨高度比较:对于唇侧牙槽骨附着高度而言,唇倾组和舌倾组均大于直立组(P<0.05),但唇倾组与舌倾组之间差异不明显。舌侧牙槽骨附着高度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分析:下颌中切牙根中1/3唇侧牙槽骨厚度、根尖唇侧牙槽骨厚度及根尖牙槽骨总厚度与下颌中切牙倾斜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并具有线性关系。4.在未经正畸治疗的恒牙牙合初期患者中,其下颌中切牙也存在骨开窗和骨开裂现象。骨开窗的发生主要集中在唇侧,且在不同倾斜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唇倾组、直立组和舌倾组唇侧骨开窗的发生率分别为13.33%、20%和56.67%,其中舌倾组最高,直立组和唇倾组相对较小。骨开裂的发生在唇舌侧都有,唇侧骨开裂的发生率在唇倾组、直立组和舌倾组中分别为66.67%、16.67%和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侧骨开裂的发生率在唇倾组、直立组和舌倾组中分别为23.33%、43.33%和30.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未经正畸治疗的恒牙牙合初期患者中,下颌中切牙区牙槽骨的形态特征与切牙倾斜度紧密相关。根中1/3唇侧牙槽骨厚度、根尖唇侧牙槽骨厚度及根尖牙槽骨总厚度与下颌中切牙倾斜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且在未经正畸治疗的恒牙牙合初期患者中,下颌中切牙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牙槽骨缺损现象,且在不同倾斜组中骨开窗和骨开裂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唇倾组唇侧易发生骨开裂,舌倾组唇侧易骨开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