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与管理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indav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双向投资成为了该区域的热点话题,截至2012年底,中国企业在东盟累计投资236亿美元,东盟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首选目的地。而东盟目前已经是中国的第三大外资来源地,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累积超过了900亿美元。  在投资迅速增长的背后,我国企业因政治风险而发生损失的案例不断涌现,政治风险逐渐成为影响中国企业投资东盟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从时间上梳理出中国企业投资东盟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最近年度中国对东盟投资的金额、投资领域以及影响中国企业投资东盟的驱动因素。然后,给出政治风险的定义,分析东盟国家政治风险的来源,尤其是对中国企业来说特有的政治风险来源,并且利用两位政治风险保险专家法布里兹奥·费拉利(Fabrizio Ferrari)和里卡多·罗尔菲尼(Riccardo Rolfini)的政治风险评估模型计算东盟各国的政治风险,作出风险发展趋势图,为我国企业投资东盟提供参考。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出了政治风险管理方案。宏观管理方案主要从国家层面入手,完善我国的海外投资法律体系、信息服务体系、保险机制,加强与东盟国家各领域的联系,微观方面从企业入手,包括综合性策略、保护和防御性策略以及缓解性策略。
其他文献
茶产业是西双版纳地区的传统经济支柱产业,是当地各族人民尤其是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西双版纳的普洱茶品质卓越,不仅深受国人追捧,更远销国外。茶叶企业作为茶产业
近年来,专业合作社在我国的发展如雨后春笋般迅速,牧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速度同样惊人,目前已经成为牧民增加收入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牧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六国最大的经济体,在独立22年以来,经济发展经历了1991-1997的独立适应期、1998至今的改革发展期两个阶段。在2000年以后,哈经济年增速高达8%,这推动了国内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由粗放式向集约型转变,人们逐渐意识到了流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流通效率和生产效率的研究也日益重要。北京是一个典型的农产品销地市场,市民消费的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