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道路无论是走“体教结合”道路还是“教体结合”道路,其目的就是促进我国竞技体育更好更持续的发展,宁波市教育局为进一步落实中央政治局加强关于青少年体育的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发展和领导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体育课间操、课余训练等有关学校体育工作,于2008年为了推动有关学校体育工作成立了宁波市“教体结合”工作领导小组,贯彻落实“教体结合”专项工作。培养的衡量标准是江花小学进入乒乓球教学后的竞技成绩,最终的目标是培养“教育”和“体育”共举,学生运动员不脱离义务教育的学习轨道而培育出文化知识和乒乓球竞技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本文通过分析宁波市江北区江花小学“教体结合”乒乓球后被人才培养的案例分析,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析分法和个案研究法分析其优势、可推广性和劣势、有待改进之处,提出建设性建议,为建立符合宁波市小学阶段学生特点的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做出积极的探索,为逐步建立符合全国优秀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做出努力。调查结果显示江花小学乒乓球俱乐部出现的研究结论是:(1)、江花小学在乒乓球训练与“教体结合”后备人才培养的道路上形成了典型的“江花培训模式”,值得投入资本小、场地局限性小、竞技选材局限性小的体育项目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借鉴。(2)、俱乐部的内部管理机制有待健全,规范健全教练员的管理机制(训练计划的审核,在学习)与考核机制,俱乐部内部管理规范化是俱乐部规模发展的基础。(3)、江花小学乒乓球俱乐部受地域、生源、“学”和“训”矛盾等多种制约因素导致很难形成俱乐部的规模化建设,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是江花小学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对策是:(1)、江花小学乒乓球俱乐部内部建设:完善健全内部管理体制,建立教练员训练计划、工作效率和竞赛成绩的审核机制及考核机制。规范教练员的教练行为,为学生运动员营造良好的训练引导氛围。(2)、建立健全整体学习阶段的“教体结合”之路,不再是只局限于与小学合作办学,应放眼未来,建立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在内的整体阶段全日制乒乓球学校,实行优秀训练质量与优秀教学质量并行的“教体结合”之路,这样就很好的解决学生的生源、地域的局限性,学习和训练的矛盾冲突,着力将江花小学小规模的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扩大,建立多种输送渠道。(3)、江花小学乒乓球俱乐部的成功可以作为投入资本小、场地局限性小、竞技选材局限性小的体育项目的效仿;期望在江花小学乒乓球俱乐部规模化的基础上引进其他体育项目实行“项群训练”理论,告别训练项目的单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