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与城市主题文化塑造研究——以西安“盛唐”主题文化为例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主题文化是城市特色文化建设上的一门创新学科,是当代城市文化背景下新兴的一门世界性前沿学科。它不仅对中国城市特色文化理论思想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作为一门城市主题文化实证科学为中国城市特色文化建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范例。   历史文化作为城市主题文化的基础来源,是城市的一张名片,讲述着城市的过往、当前与将来。城市的今天是明天的过去,城市的特质来源于她的历史文化积淀。注重城市历史文化的发扬,是在城市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兼顾保护与发展城市设计的理念与方法。我国的城市大都有着数百甚至上千年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对塑造城市主题文化的作用是所有资源的基础与灵魂。   本文针对基于历史文化与城市主题文化塑造相结合,运用城市空间及城市美学等相关基础理论,提出了以历史遗迹与人工环境和谐共生、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和谐共荣、城市硬环境与软环境和谐共建、经济发展与形象特色和谐共进为原则;历史文化与多方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并借以西安“盛唐”城市主题文化为例,着重分析了历史文化在城市主题文化的塑造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对城市主题文化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是本文的概述部分,主要分析了论文研究的背景,并对国内外现状进行较为具体的分析,并指出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是对历史文化、城市主题文化相关的基本概念以及特征进行阐述。概括的说明历史文化与城市主题文化的关系,着重说明历史文化对城市设计的影响,为下面以历史文化为设计基础做铺垫。   第三部分是对城市主题文化的构建进行详细的阐述,主要包括城市主题文化的内容、构建原则、设计程序以及构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详细的分析了历史文化特征以及塑造城市主题文化应把握的原则。从历史文化分类角度和城市主题文化设计工作内容角度的结合方法,以此从理论层面回答了两者结合的途径问题。   第五部分是简述了西安在城市主题文化的塑造过程。以及历史文化在其过程中的应用。   第六部分是简述本文研究的几点结论以及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学位
城市的发展面临着效率与人性的双重问题,在速度引导的时代发展之下,片面追求“快、大、最”的城市发展,必然造成了城市与人性关怀的脱钩。车与人、效率与生活的矛盾,已经成为城市
武当山,道教圣地,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是在中国历史上,唯一动用了国家力量来
历史遗迹建筑有着悠久的文化信息。其中,重要的历史建筑区域体现着一座城市独特的风貌。在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的消费与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历史遗迹建筑不
旅游城市体现了时代文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同的旅游城市有着不同的面貌、不同的城市气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已经把满足精神需求放到了一定的
随着本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化的稳步推进,各个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规模和人口密度正在不断增长,这使得城市气候明显恶化,城市热岛现象、能源消耗剧增等一系列热环
人类很早就产生了方位的概念,古人也通过辨方正位将方位观运用于各种日常生活中,并在建筑上有着明显的表现。在我国传统建筑空间中,园林建筑中方位的变化就异常丰富。由于近
公路沿线是人类和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生态交错区。随着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路网不断向自然腹地延伸,全球公路的生态影响面比例已达陆地面积的15%~20%(2006年统计数据),交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时代”的到来,城市居民对游憩的需求明显增长,游憩作为城市的四大功能之一,越来越受到城市规划者的重视。慢行系统具有节能环保、缓解交通拥堵、占
传统村落是传统社会下农业经济体制下在一定地域内的投射,是特定的人、自然环境及空间环境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整合集聚,是中国传统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位。鄂东南大冶地区因充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