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沧州枣果病害及防治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c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枣果病害症状和病原菌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金丝小枣的主要果实病害症状为浆烂型、黑斑型、雾蔫型和缩果型,其中浆烂型果实病害的主要病原菌为梭壳孢菌(Fusicoccum sp.).黑斑型和雾蔫型果实病害的主要病原菌都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缩果型果实病害的主要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冬枣的主要果实病害症状为黑斑型和轮纹型,其中黑斑型果实病害的主要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sima),轮纹型果实病害的主要病原菌为梭壳孢菌(Fusicoccum sp.);梨枣的主要果实病害症状为铁皮型和缩果型,其中铁皮型果实病害的主要病原菌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缩果型果实病害的主要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sima)和橄榄色盾壳霉(Coniothyrium olivaceum)。从河北沧州的不同枣树品种上,定期采集枣树组织分离,调查枣果病害病菌的侵入时期。结果表明,病原菌在枣树枝条萌芽期就开始侵染。在金丝小枣上,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最先侵染,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其次,梭壳孢菌(Fusicoccum sp.)和橄榄色盾壳霉(Coniothyrium olivaceum)最后侵染;在冬枣上,梭壳孢菌(Fusicoccum sp.)最先侵染,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其次,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最后侵染;在梨枣上,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最先侵染,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其次,橄榄色盾壳霉(Coniothyrium olivaceum)最后侵染。分别从河北沧州、北京丰台等地采得扁核酸枣、梨枣、雪枣、冬枣、金丝小枣、赞皇大枣、壶瓶枣、马牙枣、谊良枣、骏枣等10个枣品种的健康枣果进行分离,得到了358株内生菌,将358株内生菌与病原菌进行对峙试验。结果表明,内生细菌B8对链格孢、细极链格孢、橄榄色盾壳霉具有强拮抗活性,其它内生菌均无明显拮抗作用。B8内生菌对细极链格孢、链格孢、橄榄色盾壳霉的抑菌直径分别为12mm,11mm,10mm。室内药剂筛选试验表明,3%中生菌素800倍对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制效果最好,30%福连悬浮剂1000倍对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抑制效果最好,苹果益微800倍对Fusicoccum sp.的抑制效果最好。田间防治试验表明,30%福连悬浮剂1000倍(与波尔多液交替施药)和30%福连悬浮剂1000倍(与多宁交替施药)的防治效果最好;80%太盛可湿性粉剂800倍的防治效果次之;70%甲基托布津800倍的防治效果最差;内生菌B8的相对防治效果仅为36.9%。
其他文献
设计和实施治理重力侵蚀的生物工程措施需对树木根系对土体的锚固特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本文基于弹塑性力学、土力学、水土保持学、数学等原理和方法,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