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标识导向系统从根本上说就是路径引导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通过对导向信息的研究探讨,能够帮助标识导向系统拓展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规模。基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趋势,标识导向系统——作为城市规划和管理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工具——正在逐步显示其不同于其它工具的重要性。随着城市公共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如何通过标识的引导功能对人群进行有效的分流,是目前城市管理人员在使用标识系统时面对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从目前交通运输类标志导向系统的研究和运用来看,大量标识系统被随意设置与使用,各种不同类型、不同规范的指示标识无法对接,导致本应提供明晰引导信息的标识在混乱的信息传递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指示性错误,表现为很多行人因为前后标识信息的混乱而找不到线路标志,直接或者间接地导致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不便。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解决现有公共环境下标识信息的“无障碍连续”传递,力求解决交通工具标识系统例如地铁标识及地面交通标识系统的导向信息互通问题,让不同系统的标识方案在相互切换的同时实现引导信息的无障碍传递,研究和得出一套综合性的公共系统标识信息衔接方案,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交通运输中的标识引导过程。本课题的研究基于与上海标准化研究院合作项目的成果,借助对公共建筑内部的标识导向系统规范性的研究,进而进行室外环境下公共运输系统的导视系统信息链的规划和设计研究。本课题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创新之处:1、通过研究人群在室外行走的导视特点,标识信息用户的实际需求,探索出一套旨在跨越不同导视系统之间信息沟通障碍从而实现无缝信息传递的方法。2、将标识信息链理论运用于实际的地铁公交换乘过程中,提出地铁站与公交站换乘标识系统信息链的概念设计方案。本课题主要分为四个方面来进行研究。第一部分,由第1章和第2章组成,主要介绍了标识系统信息化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由第3章和第4章组成,是整个论文的主体,基于对标识信息化建设及其应用的理解,研究了标识系统信息链的设计方法,初步提出标识信息化中标识信息链的理论构成。第三部分,由第5章组成,分析实现标识信息链建设的可能性,探讨标识信息链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能采取的表现形式,实验性地将信息化理论运用于地铁和公交标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第四部分由第6章组成,对标识系统的信息化,以及标识系统信息链建设进行了总结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