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O2基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其活性白土负载与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yidaocao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导体光催化氧化作为一项环境友好技术,在水处理领域极具应用前景,其改性、负载及应用研究一直是近年来国际上化学、材料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论文工作从解决TiO2光催化剂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固载与活性之间的矛盾问题入手,利用溶胶-微波法合成了纳米TiO2光催化剂,对粉体进行了稀土及过渡金属元素掺杂改性,并对纳米TiO2进行活性白土负载,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其物理结构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光催化剂用于模型污染物甲基橙溶液及实际工业污水的降解处理,效果较好。论文工作可分为以下几部分:以钛酸四正丁酯为前驱体,冰乙酸为水解抑制剂,乙醇为溶剂,采用溶胶-微波法制备纳米TiO2,并对其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所得最佳工艺条件为:酸水比7:1,微波温度150℃,微波时间8 min。稀土离子La3+、Nd3+、Eu3+、Gd3+和Y3+的掺杂可抑制TiO2晶粒的生长,引起TiO2晶格的畸变和膨胀,以及吸收边的红移,拓宽了TiO2的光吸收范围。适量的La3+、Nd3+、Eu3+、Gd3+和Y3+的掺杂可提高TiO2的光催化活性,最佳掺杂量分别为0.1 %、0.1 %、0.3 %、0.2 %和0.1 %(摩尔百分比)。双掺杂TiO2体系与单掺杂体系相比,由于掺入的两种离子产生了协同作用,能更好地促进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进一步提高了TiO2的催化活性。双掺杂TiO2体系中,光催化剂La/Eu/TiO2、La/Y/TiO2和La/Cd/TiO2中掺杂离子的最佳掺杂量分别为0.1 %-0.3 %、0.1 %-0.5 %和0.1 %-0.4 %;光催化剂Eu/La/TiO2、Eu/Y/TiO2和Eu/Cd/TiO2中掺杂离子的最佳掺杂量分别为0.3 %-0.1 %、0.3 %-0.3 %和0.3 %-0.3 %。实验结果表明,在各自最佳掺杂量下,光催化剂La/Eu/TiO2具有相对较高的光催化活性。陕西延安志丹县天然白土蕴藏丰富,经简单处理可获具有层状微孔结构的活性白土,我们以其为载体,合成了负载型TiO2复合光催化剂,考察了负载量和热处理温度对复合光催化剂结构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其进行回收利用研究。当TiO2负载量为70 %、煅烧温度为400℃、稀土元素La和Eu的掺杂浓度分别为0.1 %和0.3 %时,所得复合光催化剂对卷烟厂工业废水表现出了较好的处理效果,且沉降性能好,易于回收利用,重复使用3次后,废水COD去除率仍达70 %左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及VEGF、TGFβ1表达与肺癌转移和预后之间的关系,分析VEGF、TGFβ1共同表达在预测肺癌预后上的意义。方法:对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肺癌89例,按有无淋巴
用Na2CO3 溶液调节CuCl2 蚀刻液的 pH值约为3,加入6.5g的Na2SO3 作还原剂 ,制得CuCl。经测定,在合适的条件下 ,CuCl的纯度和收率分别达到96.2 %和96.6%。
青藏高原冈底斯斑岩成矿带不同于经典的产于岛弧和大陆边缘的斑岩铜矿,而形成于后碰撞挤压向伸展转变期,显示了极好的成矿前景。本文对冈底斯中段尼木矿田白容、厅宫和冲江斑
分子中碳-碳键的构建是现代有机合成最重要的手段之一。Pd和Ni催化的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由于反应条件温和,副产物少,芳基硼酸在空气中比较稳定,可以长期储存,毒性较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以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为模板剂制备了纯二氧化钛和掺镧摩尔百分比为0.5%的二氧化钛样品,并以不同种类和配比的复合模板剂制备了掺镧介孔纳米晶二氧
铌酸锂(LiNbO3)晶体具有优良的压电、铁电、非线性、电光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声表面波、电光、声光、全息储存等器件。但由于铌酸锂晶体是一种典型的非化学计量比氧化物,普通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温度焙烧和不同Pd含量的PdO-CeO2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考察了该催化剂的CO和CH4氧化反应性能。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物理吸附(BET),CO化学吸附,程
皮带运输是煤矿井下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以变频器为研究核心,分析了皮带运输中变频调速的优化方案,设计以STM32为核心的矢量变频控制系统,通过对电流、转速的实时监控,实现
掺镨的钨酸钇钾晶体(Pr:KY(WO4)2,简称Pr:KYW)和掺铕的钨酸钇钾晶体(Eu:KY(WO4)2,简称Eu:KYW)是适用于LD泵浦的新型固体激光工作物质。本文用泡生法,以K2W2O7作助熔剂,生长出Pr:KYW晶
通常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协同办公管理系统存在处理文件时间较长,文件在部门之间流转时间更长,使系统达不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部门之间协同合作的能力,导致部门公信力逐渐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