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圈养是防止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灭绝的重要手段。人工饲养条件下,多只雄性东北虎可以轮流与一只发情的雌虎交配,后代出现多重父权的现象。与基于谱系的人工一雄一雌交配模式相比,多雄交配的模式具有避免近交、提高遗传相容性、并且在提高后代遗传质量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本研究以黑龙江东北虎林园种群为例,采用微卫星技术,比较研究了两种交配模式对遗传多样性保存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在8个微卫星位点中,多雄交配子代的等位基因数是2~9,平均5.75个,继承了亲代的92.00%;有效等位基因数是1.9376~7.4926,平均4.1797,继承了亲代的97.61%。而单雄交配的子代等位基因数是3~8,平均5.5个,继承了亲代的97.73%;有效等位基因数是1.5008~6.6759,平均3.7583个,继承了亲代的94.99%。多雄交配的子代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204,占亲代的97.56%;单雄交配子代的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949,占亲代的94.26%。在两种交配模式下,个体标准杂合度(SH)在亲代群体之间或子代群体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多雄交配模式的子代个体标准杂合度显著低于亲代群体(P=0.029),而单雄交配模式的子代与亲代是没有显著差异的(P=0.752)。为了消除两个群体之间亲代亲缘系数差异性的影响,本研究引入了有效标准杂合度(SHE),结果显示,无论是多雄交配群体还是单雄交配群体,亲子两代之间标准杂合度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这提示,两种交配模式在遗传多样性保存效果方面没有明显的不同,但是鉴于多雄交配模式具有潜在的优势,作为一种新的遗传管理方式值得更进一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