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和时间因素对接受型词汇知识和产出型词汇知识的影响——投入量假设再探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e7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以来,外语和二语研究者和教师尝试去设计有效的任务去促进和巩固学生的词汇学习。因此,在这方面提出了很多的假设和理论。如 Laufer和Hulstijn(2001)提出了极具影响力的“任务诱发投入”,并以此解释不同任务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其中“任务诱发投入”是与词汇学习的动机和认知因素有关的一种理论。本研究旨在重新检验和进一步探究该假设。  本研究在概念上复制了 Laufer和 Hulstijn的实证研究来进一步探究不同投入量的任务和每个任务的完成时间对于所学新词汇的接受型知识和产出型知识的影响。79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参与了此次研究,他们分别被分配完成三个具有不同投入量的学习任务:组1在8分钟内完成任务1(阅读理解,投入量为1),组2在12分钟内完成任务2(阅读理解加目标词填空,投入量为2),组3在18分钟内完成任务3(目标词造句,投入量为3)。在完成三个任务后,即时后测立即实施,它包含接受型词汇知识和产出型词汇知识的回顾。十天后,相同的后测再次实施。结果显示,接受型知识回顾完全证实了投入量假设,即投入量高的任务能产生更好的词汇习得效果。然而,产出型知识回顾却仅仅部分证实了投入量假设。在产出型知识回顾中,投入量最高的任务在即时后测中产生了最好的词汇习得效果却在延时后测中急剧衰退。同时,研究还发现,产出型词汇回顾测试的得分不管在即时后测还是在延时后测中都明显低于接受型词汇测试的得分。此外,本研究也进一步探究了每个任务完成时间对于词汇习得的影响。然而,研究发现,如果把任务时间考虑在内,高投入量任务所产生的更好的词汇习得的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衰退。
其他文献
广告反映着不同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体现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在跨文化交际中,广告为人们了解中美文化价值观提供了一个平台。其中饮食类广告更大程度上体现了人们的社会及心理
以石羊河下游—民勤青土湖区不同年限退耕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时空替代法分析了该区不同恢复年限退耕地土壤水分与养分时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在退耕当年(CK),植被分布以一
土壤水分亏缺在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中表现较为严重,这对黄土高原的生态恢复与植被建设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只有充分了解黄土高原的土壤水分特征及其亏缺状况,才能为植被恢复提供参考。对陕北黄土高原典型次生林地和草地的土壤水分进行了测量,对雨季和非雨季的山杨、沙棘、辽东栎和撂荒地土壤水分亏缺特征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3种林地0—5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与储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都呈先增加后缓慢下降,撂
在汉语中,量词是一个独立的词类,并且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对汉语量词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国内语言学界的焦点之一。与此相反,在英语中,表量结构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词类
菲利普·罗斯一直以来是美国现代文坛中最有影响力且倍受争议的作家之一。作为美国犹太作家的双重身份使得他曾经受到主流文化的排挤而对异化感触颇深。在他的作品中,菲利普
基于1963—2018年日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数据,利用线性趋势分析法、累积距平检验法、信噪比检验方法和Mann-Kendall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贵州修文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