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以来,外语和二语研究者和教师尝试去设计有效的任务去促进和巩固学生的词汇学习。因此,在这方面提出了很多的假设和理论。如 Laufer和Hulstijn(2001)提出了极具影响力的“任务诱发投入”,并以此解释不同任务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其中“任务诱发投入”是与词汇学习的动机和认知因素有关的一种理论。本研究旨在重新检验和进一步探究该假设。 本研究在概念上复制了 Laufer和 Hulstijn的实证研究来进一步探究不同投入量的任务和每个任务的完成时间对于所学新词汇的接受型知识和产出型知识的影响。79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参与了此次研究,他们分别被分配完成三个具有不同投入量的学习任务:组1在8分钟内完成任务1(阅读理解,投入量为1),组2在12分钟内完成任务2(阅读理解加目标词填空,投入量为2),组3在18分钟内完成任务3(目标词造句,投入量为3)。在完成三个任务后,即时后测立即实施,它包含接受型词汇知识和产出型词汇知识的回顾。十天后,相同的后测再次实施。结果显示,接受型知识回顾完全证实了投入量假设,即投入量高的任务能产生更好的词汇习得效果。然而,产出型知识回顾却仅仅部分证实了投入量假设。在产出型知识回顾中,投入量最高的任务在即时后测中产生了最好的词汇习得效果却在延时后测中急剧衰退。同时,研究还发现,产出型词汇回顾测试的得分不管在即时后测还是在延时后测中都明显低于接受型词汇测试的得分。此外,本研究也进一步探究了每个任务完成时间对于词汇习得的影响。然而,研究发现,如果把任务时间考虑在内,高投入量任务所产生的更好的词汇习得的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