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系统数字前端技术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下一代通信系统中,LTE凭借其优良的技术特点,以及设备商和电信运营商的大力支持,将成为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主力军。但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很多具有规模的移动通信标准,其中包括全球移动通信系统(The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GS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和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TDMA)等。在不久的将来也很难改变这种多足鼎立的局势。因此,在设计LTE接收机时要尽量避免它的单一性,并提高它的灵活性和通用性。可以发现这样从技术研究开发,到设备制造商、电信运营商,再到每个无线通信最终用户都将会受益。   本学位论文着重阐述一种新颖的多信道带通采样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灵活、通用和高性能的LTE系统接收机框架。由于数字前端在整个接收机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着重阐述数字前端各模块的设计。   本文首先阐述LTE系统数字前端的意义,归纳总结LTE技术特点和发展状况。为了增加LTE系统接收机的通用性和灵活性,使得接收机能够兼容LTE系统和其它制式系统,并提高接收机系统的性能,本文在LTE系统接收机设计中引入了数字前端的概念。   论文首先介绍了3GPP对于LTE物理层下行链路的基本规范,其中包括帧结构、资源粒子及下行物理信道结构等。随后从数字前端输入输出的信号分析入手,引出了数字前端的主要功能,包括数字下变频、采样速率变换和信道滤波处理。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数字前端各功能模块的原理及实现算法。   模数转换的采样率将直接影响到后续数字前端的处理能力,并会进一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因此模数转换是接收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第四章中,我们经过理论推导,提出一种新颖的带通采样方式,并给出采样公式。在实际应用中,只需按照该公式,就可以求出可行的采样率数值。最后通过LTE系统和GSM系统事例来加以比较说明,可以发现该采样理论相对于传统的采样理论具有更小、更多的采样率。   最后,本文提出一种灵活、通用和高性能的LTE接收机框架。由于数字前端在整个接收机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着重阐述数字前端各模块的设计过程,并在最后部分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其中包括数字前端和模拟前端对LTE系统性能影响情况的比较,还给出同等滤波器性能下多级滤波器和单级滤波器运算量比较。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需要计算机控制,因此对计算机各模块间进行信息传输的通道——微机总线,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PCI局部总线的出现,解决了数据传
混沌系统被誉为一种天然的密码系统,因其具有对初值的极端敏感性、遍历性、确定性等特性,将混沌与现有加密算法有机结合的混沌加密技术被认为是很有前途的加密新算法。而混沌在
火灾的频繁发生要求更有效的火灾报警系统的出现。楼层显示器是火灾报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高效的楼层显示器可以实时接收火警网络中的信息,通过直观的显示告知人们火灾
同时同频全双工(In-Band Full-Duplex,IBFD)传输技术,作为第五代(Fif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核心技术之一,不同于传统的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与时
液晶显示器(LCD)由于其功耗低、体积小、重量轻等许多其他显示器无法比拟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和消费电子等领域。液晶显示器越来越多地成为各种仪器仪表和测控系统中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内部建有局域计算机网络、电话通信网、程控调度系统等,并且它们是彼此独立运行的网络,在这些网络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不仅需要大量的设备费、线路费和维护费,而
面对日益严峻的传统雷达的自身安全问题,基于卫星平台的雷达与通信一体化的研究领域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广播卫星充当发射机,地面站为通信和雷达探测接收机,卫星作
异构网络资源分配是伴随无线电通信发展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由于超过50%的语音业务和超过70%的数据业务均在室内进行,所以以小基站为研究对象组成的异构网络
随着城市中室内环境中诸如语音和视频通信,数字终端的数据传输等无线应用和服务的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如何对室内无线覆盖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和建设已经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与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