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老年人的行动策略研究——基于浙中X村的个案分析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ue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老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各界学者长期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在国内,众多学者分别从各自的学科领域、利用不同的研究视角就农村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养老状况等方面展开细致的论述和科学的研究。其中,有不少学者关注农村居家养老问题并对其进行研究与分析,但其研究并未深入到地方实践的具体情境之中,且仅停留在将农村老年人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方进行探讨,一味强调政府职能,而鲜少将农村老年人作为具有能动性的主体进行分析,此方面应有待进一步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本研究以政府大力推行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为分析背景,以金东区X村为特定的分析对象,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试图分析农村老年人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所采取的行动策略及其特征。在研究中,本文立足于农村老年人这一行动主体,分别阐述其在X村居家服务中心成立、建设、运行三个不同阶段所呈现的行动策略,揭示服务中心所提供的服务与老年人需求之间存在差距的现实。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提出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意义;其次,对有关农村居家养老的文献进行梳理及评述,呈现出文章的研究思路;然后,介绍了文章的研究方法;最后,介绍了田野村的概况。  第二部分,介绍X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立背景。本部分内容主要说明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产生是由于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与养老照顾供给之间存在差距,重点阐述了金东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政策的内容和X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政策要求。  第三部分,呈现了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老年人的行动策略。本文分别从中心的启动阶段、建设阶段、运行阶段对老年人所采取的行动策略进行阐述。研究发现,在前两个阶段老年人所采取的诸如沉默、观望、发牢骚等行动策略,体现出了被动性、消极性,而在运行阶段老年人针对解决其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精神层面需求的困境所采取的行动策略则体现出了主动性、积极性。  第四部分,透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老年人行动策略的动态性表征,并由此得出相关启示。老年人采取的行动策略之所以由被动性、消极性转变为积极性、主动性,是因为老年人的政治权利、组织形态、内在需求等因素发生变化。老年人行动策略的动态性变化凸显了作为受益主体的老年人所具有的主体性。研究表明,要达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能够提高农村老年人晚年生活幸福指数的目的,就应当重建老年人的主体性地位。  第五部分,通过个案村的研究对老年人在居家养老服务中所采取的行动策略及其特征进行总结,并提出本文存在的不足。
其他文献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本文以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本科生毕业去向为切入点,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大学生毕业去向中代际传承现象,具体分析具有不同先赋因素(
农业产业化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农民从农业内部破解“三农”问题的创举。农业产业化不仅带来了农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迁,其对农村和农民的改造,决不亚于其他因
本文论述的是我国中产阶层的产生、特点、现状以及中产阶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介绍国外中产阶级的培育经验,探讨我们培育中产阶层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的路径。
本文是关于著名的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学术生涯的评述。作为美国文化人类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米德的学术思想受到了众多的关注。这不仅是由于她的学术成就和贡献,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