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黏杆菌素是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特效药,但由于其肾毒性和神经毒性被弃用。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兽医临床出现多重耐药细菌,给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黏杆菌素的临床价值得到重新认识和再评价。但是,国内缺乏系统性的黏杆菌素抗多重耐药菌药效学方面的研究,不能给兽医临床用药给予指导性的意见。本文通过人工诱导多重耐药细菌,采用黏杆菌素对多重耐药细菌进行药效学研究。人工诱导多重耐药细菌试验表明,诱导后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大于或等于诱导前的MIC,说明诱导获得的多重耐药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具有同时对氨苄西林、恩诺沙星、多西环素、庆大霉素和氟苯尼考的耐药性,并且获得的多重耐药性是稳定的。采用0.5MIC、2MIC、4MIC、8MIC、16MIC浓度的黏杆菌素对106CFU/mL细菌浓度互相作用24h,并在0、1、2、4、8、12和24h进行菌落计数。对2h时,不同黏杆菌素浓度作用下的细菌个数进行单因素多重比较,统计结果表明,黏杆菌素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杀菌曲线呈现浓度依赖性,黏杆菌素对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杀菌曲线呈现部分浓度依赖性。黏杆菌素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体外MIC为2μ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2μg/mL;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杆菌MIC为0.25μg/mL,MBC为0.5μg/mL;对多重耐药鸡白痢沙门氏菌MIC为1μg/mL,MBC为2μg/mL,表明黏杆菌素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杀菌力很强。雏鸡感染多重耐药细菌疾病模型的建立,在感染雏鸡的临床诊断,实验室鉴定的基础上,采用S pearman-karber法计算出,多重耐药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半数感染量分别为1.31×108CFU/mL、2.53×108CFU/mL和5.38×108CFU/mL。在疾病模型建立的预试验的基础上,确定多重耐药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感染量分别为2.62×108CFU/mL、1.01x109CFU/mL和1.08×109CFU/mL。黏杆菌素治疗感染多重耐药细菌疾病的雏鸡试验,黏杆菌素分为高剂量组(80mg/L)、中剂量组(40mg/L)、低剂量组(20mg/L)。对各组试验的死亡率、有效率、治愈率和增重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0mg/L作为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病治疗的参考剂量,80mg/L作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杆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治疗的参考剂量综上所述,黏杆菌素对治疗多重耐药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治疗作用显著。本试验为黏杆菌素的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学方面的理论和试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