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XRF测碳技术的中国海水贝类养殖碳汇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b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排放的逐年增加是全球气候变暖趋势逐渐加强的主要原因。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是全球碳循环过程的重要环节,其中海洋生物在海洋碳循环中起关键作用。海洋生物中的贝类能够利用海水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滤食颗粒有机碳,形成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贝壳,起到了碳汇的作用。因此,海水贝类养殖是海洋渔业碳汇的一种重要途径,对海洋生物碳汇和固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了20种常见的海水养殖贝类,首次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其贝壳碳含量进行定量分析测定,并且基于测定结果,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我国沿海及沿海各省的主要养殖贝类的固碳量和固碳能力进行分析计算,同时采用时间序列和对比的分析方法探讨了2001-2010年我国沿海不同海域不同贝类的碳汇能力及变化趋势,得出如下结论:(1)20种贝类的贝壳碳元素含量差别不大,含碳百分比最低的种类是长牡蛎,11.88%,最高的种类为古氏滩栖螺,12.61%;整体上看,螺类壳中含碳百分比的值高于双壳贝类。(2)就生物体而言,所测20种贝类碳汇能力最强的种为纵带滩栖螺,8.87%,最弱的种为缢蛏,2.71%;整体上同样表现出螺类的碳汇能力高于双壳贝类。(3)依据养殖各种贝类的海域固碳能力计算得出,养殖牡蛎的海域碳汇能力最强,值高达1.97t/h㎡;最低为养殖鲍类的海域,值为0.17t/h㎡。不同海域养殖同一贝类,其固碳效果也不相同,牡蛎养殖的海域中,山东省海域碳汇能力最高,2.62t/h㎡。以扇贝、贻贝养殖的各海域中,碳汇能力最高的均为福建省,分别为1.27t/h㎡和1.23t/h㎡。以蛤类养殖的各海域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值最高。(4)2001-2010年,我国海水贝类养殖已从海洋水体中以贝壳形式移出约5272005.79吨的碳。从沿海各省看,贡献最大的两个省份分别为山东省和福建省。(5)2001-2010年,我国海水贝类养殖移出总碳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养殖海域的碳汇能力表现出逐年下降趋势,沿海各省的变化存在很大差异,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山东、辽宁呈下降趋势。
其他文献
介绍了研制的连杆凸轮减速器性能试验的方法和结果。对连杆凸轮减速器的承载能力、过载能力、效率、温升、噪声、动态性能、清洁度和工业运行等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
房屋建筑的质量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建筑水平,房屋建筑质量的好坏不仅是建筑行业的问题更是民生问题,房屋建筑的质量影响到人们的幸福感。因此在房屋建筑过程中,将房屋质量的问
论述了平压模切机执行机构节能优化设计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以曲柄轴的最大驱动转矩最小为目标函数,采用MATLAB优化算法,获得了机构动力参数的最优方案,降低了机器的功率能
XML解释器是XML技术的关键部分之一。本文详细介绍XML解释器的构建原理,以及如何利用语言识别工具ANTLR来实现。
天气风况是直接影响我国风力发电利用经济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风能发电资源的合理评估利用是我国建设大型风电场运营成败的关键。基于长三角嘉昆太毗邻区的总体地理气候概况,
用能量法推导出了蜗轮副的自锁条件,并给出了自锁蜗轮副在蜗轮受驱动力的情况下,驱动蜗轮副所需要转矩的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