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更好的解决我国的住房问题,近年来,我国逐步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大规模的建设保障性住房也切实的解决了相当一部分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然而,在取得丰硕成绩的同时,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量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任务提出,客观上,造成了短时间内一些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过重。广州市也不例外,仅靠市级住房保障部门组织建设难以满足要求。因此,需要调动区一级的积极性,将部分建设任务下达给下辖区、县级市,这样才能顺利有序的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也能够更好的满足各区住房困难群众的需求。自2011年起,广州市开始了市区共担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的尝试,经过3年的实践,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其中,如何确定适宜的市区共担比例、怎么做到合理分配,有效推进,是困扰各方的主要问题。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而展开:(1)结合中央和各级政府的住房保障政策,以广州市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分配模式为重点研究对象,了解广州市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分配背景;(2)通过相关理论与文献研究,了解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公共行政管理的理论基础与国内其他城市在不同行政层级间分配保障房建设任务的具体经验做法;(3)通过问卷、各区实地走访等形式,广泛开展实证调查,具体的了解各区历年住房保障任务完成情况,探析存在的问题与原因;(4)构建保障房建设任务分配模型,在相关理论与借鉴相关城市经验教训基础上,结合广州实际情况,尝试采用构建一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分配模型,总结其合理性与可行性;(5)根据前述研究综合分析,为广州市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合理分配模式提出了相关建议。通过以上几方面内容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广州市现有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市区共担建设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推行中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阻力,研究也发现采用“市区共担”的任务建设模式具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在目前资源配置格局不作重大调整的情况下,全面将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下放到区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而,需要通过对有限资源的调整以及对原有权责加以细化约定,构建新型的市区共担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模式。同时,根据本文构建的模型,也可为细化市、区层级的保障房建设任务分配提供重要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