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旅游是国家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成果城乡共享、优化配置资源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进程。研究游客在乡村旅游体验中的行为倾向,可以更好的把握游客偏好的变化趋势,有助于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目前人们获取有效信息的途径已由单一模式转变成海量的网络平台模式,游客可以在平台上分享旅游经历和自我感受,为他人的决策提供建议和参考。采用网络爬虫技术和网络文本内容分析技术,对乡村旅游的游客游记进行分析研究,对于下一步的乡村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性的现实意义。文章选择以阳朔乡村旅游为案例地,采用文献分析法构建阳朔乡村旅游偏好分析类目,通过网络爬虫技术从相关网站采集游客游记数据,继而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技术对游记内容进行分析,以探讨阳朔乡村旅游游客偏好的现状及预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对游客的出游特征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游客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华南和广西本地;出游群体主要以朋友和家庭为主;游客停留时间主要在1-3日和4-7日两个范围内;绝大部分游客都会选择跟团出游;阳朔游客出游季节和整个桂林的旅游淡旺季相一致。(2)通过对游客的认知因素分析,采用高频词统计、社会网络与语义分析、共现分析以及云图标签等方法,可以看出游客旅游偏好主要集中在自然山水田园风光、竹筏漂流、徒步或者骑行旅行、酒店住宿等方面,对本地特色餐饮偏好较弱。但可以看出西街、酒吧等是游客主要消费的场所。(3)通过游客的情感和意向分析,可以得出绝大部分游客对阳朔乡村持有积极情感,而且更愿意选择推荐和重游,主要集中在山水田园风光景观和人文风情景观。但对于西街的消极情感较强,主要是因为西街过于商业化、服务素质不高、物价高等。(4)为进一步提升阳朔乡村旅游的质量,应加大力度在客源市场和宣传、文化资源盘活、完善基础设置、开发主题民宿、设计创意旅游活动和挖掘美食文化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上述研究结论有助于认知游客偏好理论,有利于阳朔乡村旅游的进一步精准扶贫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