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同盟的加强与日本对华政策的走向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yinglongg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日关系是东亚乃至全球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双方关系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地区、世界的稳定与否。进入21世纪以来,中日关系逐渐恶化,陷入自1972年中日建交以来的低潮。其原因自然离不开中日两国在一系列问题上的冲突与争端,同时也不能忽视美日同盟的变动对于日本对华政策的影响。 本文综合运用以沃尔兹和摩根索为代表的权力制衡理论、沃尔特为代表的威胁制衡理论和以施韦勒为代表的利益制衡理论,来分析考察冷战后美日同盟的变化。冷战结束以来,美日同盟曾一度进入“漂流”状态,但美日同盟出于维护美日两国在东亚地区的利益,美日同盟得到强化。同时,由于中美日之间实力对比的变化、美日视中国为“威胁”以及中美日之间在东亚地区的利益冲突,美日同盟强加了对中国的防范。 美日同盟对中国防范的加强,对中日关系发展影响深刻。一方面,日本依托美日同盟走在防范中国的前沿,推行强硬的对华政策,使中日关系不断恶化。这是中日关系的现状。另一方面,当中日关系的持续恶化损害到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战略利益时,美国将对日本的强硬的对华政策有所牵制。这一趋势已初见端倪。最近的将来,日本对华政策依然保持强硬,但与小泉时期相比较将有所缓和。
其他文献
爆发于1993年与2002年两次朝鲜核危机给东北亚安全局势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美朝之间本来就显脆弱的安全关系受到更加严重的冲击,双方几近战争边缘;另一方面,朝鲜核危机对中
文化外交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是主权国家利用文化手段达到特定政治目的或对外战略意图的一种外交活动。文化外交包括所有以文化传播、交流与沟通为内容所展
公共服务需求增长迅速与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已经成为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困境。如何突破困难、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转型面临的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