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鉴别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对7例正常志愿者,29例病人的腹部正常脏器;98例肝脏局灶性病变共172个病灶,其中肝囊肿32例57个病灶,肝血管瘤27例39个病灶,肝细胞癌24例32个病灶,转移性肿瘤15例44个病灶进行扩散加权成像,并计测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DWI序列所选用b值分别为0,50,500。同时对所有受检者行常规T1WI、T2WI,其中75例肝脏占位性病变行MR动态增强成像,观察病灶不同时相强化模式。 【结果】b值取(0,50)获取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平均ADC值(除外肝囊肿)均明显大于用b值取(0,500)得到的平均ADC值(P<0.05)。b=50s/mm2时计测的肝囊肿、肝血管瘤、肝细胞癌、转移瘤的平均ADC值分别为:(3.71±0.30)×10-3mm2/s、(7.74±0.74)×10-3mm2/s、(5.16±0.57)×10-3mm2/s、(4.94±0.45)×10-3mm2/s。b=500s/mm2时计测的肝囊肿、肝血管瘤、肝细胞癌、转移瘤的平均ADC值分别为:(3.35±0.31)×10-3mm2/s、(1.72±0.20)×10-3mm2/s、(1.09±0.21)×10-3mm2/s、(1.18±0.14)×10-3mm2/S。无论取低、高b值,肝囊肿、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及转移瘤之间平均ADC值差异显著(P<0.001)。但肝细胞癌与转移瘤之间ADC值多有重叠,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在常规MR扫描中,肝脏占位性病变在T1WI以低信号为主,在T2WI大部为高或稍高信号强度。在动态增强成像中,28.1%肝细胞癌、25.6%肝血管瘤与31.8%肝转移瘤可见到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