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V 1b型全基因组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与特性鉴定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是造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全球范围内约有2亿人血清呈HCV阳性,其感染率约占全球人口的2~3%,我国丙型肝炎的患病率达3.2%。HCV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基因组大小为9.6kb,包括一个大的开放阅读框(ORF)和两侧的5’、3’非编码区(NTRs)。由于HCV感染具有严格的种属特异性,目前除了人和黑猩猩易感外,尚没有理想的丙型肝炎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由于HCV的高变异性以及缺乏高效率的细胞培养体系和合适的HCV感染小动物模型,严重阻碍了科学家对HCV生活史、疫苗和其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为解决上述难题,本研究通过分子克隆的方法构建了两个重组质粒pIRESneo-HCV、pLNCX-HCV,两个重组质粒在真核细胞上得到了有效表达。通过两种方式构建了转基因小鼠:(1)将重组质粒pIRESneo-HCV线性化后,通过显微注射的方式构建HCV全基因组的转基因小鼠;(2)采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方式构建HCV全基因组的转基因小鼠。结果共获得7只F0代(3只为死胎)的转基因阳性小鼠,F0代小鼠与正常小鼠交配后共繁育27只F1代转基因小鼠,其中9只呈HCV阳性。随机抽取3只F1代转基因阳性小鼠进行了RT-PCR、血清酶类测定、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ing分析。RT-PCR检测结果显示小鼠的肝脏中有外源基因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了有HCV病毒蛋白的表达;ALT和AST测定结果表明了转基因阳性小鼠的肝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伤;Western-bloting分析显示不但有HCV结构蛋白E2和core的表达,而且还有非结构蛋白NS5的表达;对小鼠两个世代观察发现:它们在外形、生长速度及繁育方面与正常小鼠无差异,表明HCV全基因组的导入对转基因小鼠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本研究结果为HCV全基因组转基因小鼠模型的进一步研究及对HCV致病机理、疫苗研究和抗病毒药物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后备母猪是猪场基石,抓好后备母猪选育管理工作,是一个猪场成功的关键。要引起大家充分关注。1选育好的后备猪1.1体征检查体格健壮、面部清秀,外在表现与品种特征相符,体重一
基于延迟-叠加原理,提出了在金属薄板中导波相控阵的波束形成公式及其损伤成像方法。该相控阵列的波束形成及其成像算法是在频率域上进行的,考虑了超声兰姆(Lamb)波的频散效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今世界,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工具帮助我们搜索全球各类信息资源及信息传递,并且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助力。但是,我们在享受互联网提供的各种便利的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相互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对电器及PLC控制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探索,以学生在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