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每个国家的目标。丰裕的矿产资源常常被人为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的开发能显著的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从长期看来,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并没有带来经济的繁荣发展,相反的却出现了经济发展甚至一些更严重的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东西部区域经济差距越来越明显。西部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资源的开发在西部地区受到高度重视,西部大开发便是以能源开发为主的区域发展战略。但西部大开发后东西部的经济差距并没有显著缩小,资源丰富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反而慢于资源贫乏的地区。 本文利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选取与矿产资源相关的不同指标,将我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聚类分析方法分析我国省际区域基于不同经济指标而表现出的经济发展的相似性与相异性,并分析这些相似性与相异性产生的原因。聚类结果表明资源丰裕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矿产资源贫乏的地区的原因是单纯依赖矿产资源的开发。甚至在两个同样资源丰裕的地区,由于其对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不同,导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例如基于资源储量聚类,山西、内蒙古在煤炭储量上具有相似性,并且两省在煤炭产量上也基本相同。但是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聚类结果中,内蒙古却与几个东部沿海省聚在一起,而山西与相对落后的大部分西部省份聚在一起,尽管现在山西、内蒙古煤炭产出量基本相同,但是,山西的经济增长特征不同于内蒙古,内蒙古在采矿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制造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通过查询年鉴数据,对聚类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资源型地区的产业倾向于依赖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的重工业,使得资源型产业成为经济整体发展的主导产业,在固定资产,人口就业等方面同样明显的倾向于资源产业,产生制造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等缺点。同时对于科技创新的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不足,经济发展失去强劲动力,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在聚类结果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