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20070601ZW126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社会发展规模的的不断扩大,土地资源的稀缺性逐渐增强,追逐土地利用效益的不断提升成为人们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一个重要准则。但在执行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比较重视经济效益的提升而忽视了社会和生态效益提升,致使土地利用系统的协调发展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土地利用系统的无序发展状态有增强趋势,从根本上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为了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从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促进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提高,以系统整体发展的思想贯穿土地利用进程。土地利用系统是一个由自然、经济和社会组成的复杂的复合开放巨系统,它的形成是人类以土地为载体,从事各种生产、生活活动的结果,承载着社会系统的各项功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以土地利用系统的协调发展为基础,土地利用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度量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指标。虽然协调发展研究已经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来看,对于协调发展的内涵、特征、影响因素及演化机理等还未形成系统性的研究;其次,在协调发展的表征方面也未形成统一的思想和方法,且大多研究都遵循特定的套路,急需要新的思想和方法加以补充。对于土地利用系统的协调发展研究而言,其开展较晚,研究思想和方法大多都是从其他领域借鉴而来,除具有上述不足之外,其协调发展研究没有体现出土地利用系统自身的特点,研究的针对性有待于加强。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在复杂系统理论、自组织理论、不确定性理论、人地关系理论和非均衡理论的支撑下,综合运用计量分析方法、经济学分析方法、BP神经网络模拟方法等,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范式,系统论述了土地利用系统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演化机理及动向、表征方法,并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对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协调发展状态进行测度,并依据结果对土地利用系统协调发展进行调控。具体来讲,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土地利用系统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演化机理。土地利用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建立在土地利用系统之上的,因此在对土地利用系统内涵、特征、结构和功能,以及土地利用系统协调发展内涵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土地利用系统协调发展的因素作深入探讨,为协调发展的表征与调控奠定基础;其次对土地利用系统协调发展的演化机理和演化动向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生、发展规律。(2)土地利用系统协调度表征。土地利用系统的协调是子系统之间以及子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宏观表现,因此协调度的表征必须从系统要素层面进行分析。在利用文献统计、专家咨询等方法初次筛选指标的基础上,利用与土地利用结构熵的灰色关联分析再次筛选并构建指标体系,以指标功效函数为基础,利用协调度模型,对协调度进行表征。(3)土地利用系统协调发展度表征。协调发展度是协调与发展的综合,因此发展度的表征是本部分内容的重点。首先,确定使用相对量来度量系统的发展水平。以土地利用非均衡分析为出发点,在土地利用系统BP网络模拟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系统发展的理想状态进行判定;其次,利用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对系统发展实际值与理想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度量,得到土地利用系统的发展度;最后通过坐标法使协调度与发展度相结合,得到协调发展度,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4)土地利用系统协调发展调控。土地利用系统协调发展调控是本研究的目标和归宿。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控制论原理将影响土地利用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作为施控对象,根据其自身变化规律和准则进行有效调控;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系统发展措施,以实现土地利用系统协调发展程度的提升。(5)在以上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基础上,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对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协调发展状态进行测算,并依据测算结果对土地利用进行调控。通过以上理论与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土地利用系统协调发展的内涵较为丰富,且具有复杂性、等级性与层次性、动态性、自组织和他组织性、不确定性等特征。(2)土地利用系统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包含自组织因素和他组织因素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自组织因素偏重于土地利用系统的自然和固有特性,包含气候、地质、地貌、生物、水文、土壤以及由它们组合而成的生态系统;他组织偏重于人在土地利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包含市场、人等能动作用以及政策、法律、规划等调控管理措施等几个方面的内容。(3)土地利用系统协调发展的演化包含协调与协调发展两个层面的内容。协调的演化是符合哲学的相空间理论的。三维哲学具有结构性、稳定性、复杂性和非线性特征,土地经济、社会、生态子系统之间的对称、平衡、相生、相克共同决定了系统整体的协调发展路径。其次,土地利用系统的发展是子系统之间相互配合得当的关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积累与延续。在特定的系统结构前提下,土地资源的配置方式及配置效率对系统的发展状态具有决定性作用。协调与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并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协调发展的演化框架。(4)协调发展的表征也可分为协调度和发展度两个方面。由于协调不仅体现在子系统层面,更体现在系统要素层面,因此在利用与土地利用结构熵之间的灰色关联分析进行指标筛选的基础上,采用功效函数对各状态参量的贡献度进行度量,并对其权重进行判定,以反映不同要素对系统发展的重要性差异,在此基础上,利用离差系数模型,结合子系统间协调关系权重,对系统的协调度进行测度,使评价结果更为合理也更为精确。另一方面,对于发展度的表征,研究认为,使用相对量对土地利用系统的发展状态进行表征可以丰富研究内涵,使评价结果更有意义,更能合理反映出土地利用系统的发展状态,在统一的理想值判定标准下,表征结果也具有可比性。依据以上分析,以土地资源配置对土地利用系统发展的影响分析为依托,将土地非均衡分析引入到研究中来,并通过与土地利用系统的BP网络模拟,对系统发展的理想值进行判定。在此基础上,利用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对理想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度量,并将结果与协调度相结合,最终得到系统的协调发展状态。研究不仅是对土地利用系统协调发展研究思想和方法的扩充,起到了抛砖引玉之效,更丰富了复杂性科学在土地学科中的应用。(5)土地利用系统协调发展的调控是调控主体以一定目的对调控客体实施的调节和控制手段和方法的总称。其目标包含增强经济可行性、社会发展的同步性、生态的可持续性以及经济、社会、生态功能的协调发展与系统整体功能的最大提升。其手段包含市场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科技手段。调控不是某个方面单独作用,也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几个方面有机的结合。只有各种手段之间相互弥补、相互借鉴,才能达到理想的调控目标。(6)实证研究表明,第一,河南省在研究期间内协调度呈现快速上升—稳定发展趋势。其中,土地经济子系统的影响和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土地生态子系统波动最大,土地社会子系统处于二者之间;第二,河南省土地利用系统发展度变化较为平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不同时间段内各子系统指标联系数对发展度变化的贡献程度有所不同;第三,河南省土地利用系统协调发展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变动同时受到协调度与发展度的影响,二者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木桶效应”。根据分析结果,河南省在后续土地利用过程中需要加快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提升,改善土地利用社会效益的内部结构,稳定并提升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实现土地利用系统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在人类生存的地球上,自北极圈以南至长城以北的长条纬度内,与和它对应的南半球一样都是游牧社会和游牧民族产生发展的地域,这是人类根据自然生态环境自然而然选择的生产方式,
近年来在机场等公共场合屡屡发生恐怖袭击事件,一种安全有效的毫米波安检成像技术应运而生,但是该技术采用的传统波数域算法存在从加载后向散射数据到重建图像耗时较大,无法
【正】 0.1 “即使”句指以“即使 p,也 q”为代表格式的句子,大都是复句。一般以为“即使”句的 p 是假设,其实,有时也指事实。本文管 p 表假设的叫“即使”假言句,管 p 表
综述了三轴搅拌桩土压力的研究现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FLAC,模拟三轴搅拌桩在主动土压力作用下位移变化的过程,分析主动土压力分布规律,研究三轴搅拌桩位移对主动土压力的影
提出了一种新型单输入三输出通用电流模滤波器,该滤波器仅由4个OMA(+)(operational mirrored amplifiers)和5个无源器件构成.电路不仅能实现低通、高通、带通、带阻及陷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