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自由与解放: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问题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ghts_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所从事的哲学研究不是纯理论性、解释性的,而是批判性、改造性的,他在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地平线上探索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社会寻找到一条由自在状态到自为状态的发展道路,这样的理论研究开启了关于人的生存问题的新视阈,让人的生存在实践的大地上得以真正敞开。作为社会关系和历史过程而存在的人,在实践活动这种生存方式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从而实现自由和解放,这就是人的生存。人以实践的方式生存,实践以自由和解放为目的,自由和解放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它们互动统一,构成了马克思关于生存论的哲学理解。本文联系马克思从《博士论文》到《共产党宣言》时期的思想发展,对其哲学的生存论问题的发生、发展和旨向进行梳理,从生存论这个理论视角来解读马克思哲学,并且为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找到一条内在的发展逻辑,那就是以人的自由为出发点,而指向人的解放。《博士论文》通过对原子偏斜运动的分析论证了人的自由的可能性,这是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的发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初步阐发了人类解放的问题,把通过彻底革命实现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赋予无产阶级,这是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的发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政治经济学层面更加深刻地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人类解放问题具体化,并对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初步阐发,这是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的深化;《共产党宣言》表明无产阶级的解放就是一切被压迫者的解放,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最终达到了解放的旨归。
其他文献
本文从哲学角度对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实验方法进行了全面探讨。作者认为,深刻理解实验历史发展的过程性有助于准确把握其现代发展趋势;科学实验从表现形态上看是一种感性直观活
面对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发展处于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阶段,也就需要一种思想来整合个方面的力量,尽力的去化解社会发展中带来的矛盾和问题。胡锦涛和谐社会
主体客体问题是近代西方哲学的重大问题。在各执一词的争论中,西方认识论深陷主体无法走出自身和客体无法真正进入主体的困境。作为现代哲学开创者之一的马克思在认识论上的
和谐是一个古老的范畴,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在中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本文拟从和谐社会理念的历史渊源和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社会的相关思想入手,探讨社会主义
采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改性聚丙烯(PP)为基体,炭黑(CB)为导电填料制备了导电复合材料。研究了导电复合材料的电性能及力学性能;同时探讨了CB在PP/SBS基体中富集的相关影响
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引进PPP(公私部门的合作伙伴关系)模式,可有效解决由于政府身兼投资者、经营者、监管者,导致重复建设、部门垄断、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等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在充满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社会问题。其中,社会公平问题成为我们党、国家和人民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公平,就是
我们已经身处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信息爆炸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乃至人本身,由此产生一系列由信息引发的问题。人本质上的信息向度被扩大,人同物质世界与信
案情简介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发布的农药登记公告载明:临时登记号LS91011是BASF公司登记的中文名为"必速灭98%颗粒剂"的农药,该农药的化学名称为"3,5-二甲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