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建筑再利用的设计逻辑与设计方法探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dx200901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旧建筑再利用设计一直以来是建筑创作中具有挑战意义的命题,它不仅要求建筑师能够保护和合理利用历史价值,而且要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进行功能更新。国内目前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多集中在历史沿革、社会意义、技术措施等方面,而在再利用设计的思维方式和具体方法方面相对较少、方式也相对单一。因此本文试图从这两个方面出发,通过对国内外旧建筑再利用设计优秀案例的分析,来探讨这样的问题:旧建筑再利用设计中,如何找到设计的切入点及如何深入设计工作。为此,本文引入了设计逻辑的概念,对旧建筑再利用设计的思维方式的特殊性进行分析和总结。论文的整体思路是先对旧建筑再利用设计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接着阐述旧建筑再利用的设计逻辑与设计方法的概念及其内在关系,进而从再利用设计的特殊性、复杂性及设计依据的分析入手,归纳出旧建筑再利用设计的三个构思方向——即场所再生、空间再构成和技术性更新。然后从这三个构思方向出发,结合各种旧建筑再利用设计实例分别讨论三个方向下的具体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的图解分析对设计逻辑与设计方法的应用加以验证和说明。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研究的背景、范围、目标及意义。第二章从研究现状和相关设计理论的总结和分析中找出旧建筑再利用设计的出发点——设计逻辑。第三章具体分析旧建筑再利用的设计逻辑,归纳出场所再生、空间再构成和技术性更新三个构思方向。第四章根据设计逻辑对具体设计方法进行总结,并运用丰富的国内外建成案例进行方法解说。第五章结合上海“1933老场坊”(原工部局宰牲场)的再利用实例,解析旧建筑再利用设计中设计逻辑和设计方法的应用过程。全文约73000字,图116幅。
其他文献
为了在毕业设计环节培养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创新能力,首先综述了国内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而说明了该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然后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特点,
A.N.乔姆斯基是生成语法(GG)说的创立者。生成语法说的最大特点是研究句子是如何在人的思维过程中生成的。此论一出,生成语法学随即成为显学,对传统英语语活的实证哲学发起了挑战,也成了
通过对教学论与教学设计存在某些相通与混同现象的思考,得出二者是相互独立的两门学科,不论是学科起源、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研究方法还是学科发展方向,它们之间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随着世界范围内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诞生了许多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的高新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拥有一大批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作为信息化时代高科技发展的产物,广泛应用在各个工作领域中,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必须具有相应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学会基本的办公室自
在各种生物特征识别方法中,自动人脸识别有其自身特殊的优势,因而在生物识别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最好的人脸识别系统在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质量的提高,居民对消费信贷的需求逐年增加,消费信贷的提供者——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也积极开展了消费信贷业务,使得消费信贷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这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剧创作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一系列主题鲜明的作品不仅占据了荧屏的“黄金时段”,而且在众多的中国电视观众群体中被视为经典,久久难忘。近几年来
中医药文献记载,大黄不仅具有“泻下”功效,还具有明显的“利尿”功效。水通道蛋白(aquaporines,AQPs)是细胞膜上的一种与水的通透性有关的转运膜蛋白,影响水的跨膜转运。其中
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为进一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人才,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许多体育专家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引进国外的先进教学思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