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副粘病毒的致病性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tx001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鸭副粘病毒(即鸭源新城疫病毒)为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属,属禽副粘病毒Ⅰ型。以往人们认为禽副粘病毒主要感染鸡,水禽对副粘病毒有较强的抵抗力。但1997年王永坤首次从不同发病鹅群中分离出多株病毒,并证明为禽副粘病毒Ⅰ型,从而改变了副粘病毒对水禽不致病之说。鸭、鹅同为水禽,目前鸭副粘病毒的感染报道也逐渐增多,张训海、陈少莺、何永强等从不同患病鸭群中都分离到了鸭副粘病毒。禽副粘病毒Ⅰ型对水禽的致病力在逐渐增强,水禽(鹅、鸭、企鹅等)不再仅是禽副粘病毒Ⅰ型的宿主和储存库,而且成为禽副粘病毒Ⅰ型的易感禽类。近年来,鸭副粘病毒的感染呈上升趋势,将对我国的养鸭业产生巨大危害。加强对鸭副粘病毒致病性研究,对预防和控制鸭副粘病毒病的流行,促进和保护养鸭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从表现疑似副粘病毒病症状的雏鸭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并在测定鸭副粘病毒MDT、ICPI及ELD50的基础上,对鸭副粘病毒感染鸡和鸭的病理变化和组织学变化进行研究,结合病毒抗原定位检测DPMV对鸭的组织嗜性,探讨鸭副粘病毒对鸭的致病机理。从表现疑似副粘病毒病症状的雏鸭中分离到一株病毒,按常规方法进行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结果表明该毒株具有血凝特性,且其血凝特性能被NDV阳性血清所抑制,而不被AIV阳性血清所抑制,通过RT– PCR ,扩增出特异性条带,根据上述结果鉴定为鸭副粘病毒,命名为SDFC株。按常规方法测得SDFC株的生物学毒力指标MDT、ICPI和IVPI分别为58h、1.37和2.19,鸭胚半数致死量ELD50为10-8.5,表明SDFC株为副粘病毒强毒株。利用鸭源副粘病毒(DPMV)SDFC株分别人工感染21日龄健康非免疫樱桃谷北京肉鸭和SPF雏鸡,观察试验鸡、鸭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于感染后不同时间剖杀,观察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并进行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鸭感染DPMV后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43.3%;而鸡感染后其发病率、死亡率均为100%。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鸭感染DPMV后,以心脏、肺脏、肝脏、肾脏、脾脏、法氏囊广泛性出血、变性为特征,消化道病变较轻微;而鸡感染DPMV后,各组织器官广泛性出血,脾脏、胸腺、法氏囊、肝脏、胰腺、肾脏、心肌组织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食管、腺胃和各段肠管广泛性出血,并伴有粘膜脱落。上述结果表明:鸭源副粘病毒对鸡、鸭均有较强的致病性,而与鸡相比,鸭副粘病毒对鸭的致病性较弱。以抗新城疫病毒F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一抗,建立了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IFA)检测石蜡切片中鸭副粘病毒(DPMV)的方法。以建立的IFA对DPMV人工感染鸭的各组织器官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各组织器官均能检测到DPMV,但不同时间取样,阳性信号分布的器官不同。脾脏、胸腺、法氏囊、肠道、肝脏、肺脏DPMV的阳性检出率较高,表明这些器官为DPMV的主要靶器官。在所检测的阳性组织中,病毒抗原分布在细胞浆。IFA检测石蜡切片中的DPMV具有直观、特异性强的优点,是对DPMV进行检测和抗原定位的良好方法。
其他文献
印象管理是指个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自身在他人心目中评价的过程.印象管理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作为求职者应如何通过印象管理给予面试官一个好的印象和评价
如何提高培训质量、降低培训投资风险和成本、提高员工学以致用的能力、对培训全方位评价,客观真实反映培训效果、促进培训投资收益最大化一系列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利益相关者
人力资源属于现代企业的核心资源,在企业内外部环境多变的情况下,控制及防范人力资源风险是企业必须深入思考并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本文立足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风险及其危害,探
与传统投资管理相比,风险投资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在资本市场日益完善的前提下,风险投资逐渐发展起来.驱动风险投资得以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投资者看中了风险投资的高回报率,而高
科技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各行各业的改革,传统的机械设计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标准,传统机械的更新换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机械设计创新的实现,离不开材料的应用,特别是对金
大资管时代下,在业务管理体制逐步规范的同时,资管业务将继续深化转型.本文针对暂不开设理财子公司的商业银行,试图提出商业银行发展资产管理业务的路径选择和营销策略建议,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 Hps)引起猪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以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该病目前对猪场的危害较大。神经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