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围手术期血清胆碱酯酶评估肝硬化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1996年-2003年间肝硬化患者248例、门奇静脉断流术113例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与血清白蛋白含量变化相一致,随着血清白蛋白水平的下降,血清胆碱酯酶的活性也出现降低。随着肝脏功能的下降,胆碱酯酶也出现相应的降低,其中Child C级组与Child B级组、Child B级组与Child A级组之间存在着统计学差别(P<0.05)。手术前肝功能评估为Child A级,手术后肝功能分级分别为Child A级、Child B级、Child C级的患者手术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存在统计学差别(P<0.05),同样手术前肝功能评估为Child B级,手术后肝功能分级分别为Child B级、Child C级的患者手术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也存在统计学差别(P<0.05)。术后肝功能分级为Child C级患者无论手术前为Child A级、Child B级还是Child C级,手术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均无统计学差别。术后出现腹水、肝性脑病、黄疸等并发症的患者术前的肝功能分级分别为:Child A级27人、Child B级28人、Child C级17人。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的患者术前肝功能分级分别为:Child A级24人、Child B级14人、Child C级3人。两组间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统计学差别呈显著性(P<0.05)。接受手术<WP=22>的113名患者中,有5人术后出现肝昏迷,一例严重者死亡,术前血清胆碱酯酶均低于1900u/l。另有5例手术后虽未出现肝昏迷,但其手术后均出现腹水,两例腹水量较大且出现黄疸,其手术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分别为1585 u/l、1887 u/l。结论 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与慢性肝病肝脏的严重程度相一致,因其具有受肝脏以外因素影响小、半衰期短(仅为11天)、检测方法简单等优点,可以作为临床评价肝储备功能的手段之一。通过检测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来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可弥补传统的Child 分级的不足。当血清胆碱酯酶小于1900 u/l时手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