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确证为HIV感染的50岁及以上老年人一般人口学指标和危险性行为经历等回顾性调查分析,阐明老年群体HIV感染的特征、发病原因及传播途径,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降低老年群体HIV感染率。方法:调查感染组来自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防治数据库中确认湘西地区四个市(县、区)的80名HIV抗体试验阳性且年龄≧50岁者,并在当地随机选取83例普通老年人作为对照组。调查内容包括老年HIV感染者性行为、心理因素、经济状况、健康情况、感染原因及社会活动因素等方面。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输入EPIdata3.02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软件对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指标和危险性行为经历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共调查80例老年HIV感染者,平均年龄65.2岁,最小的51岁,最大的82岁,男性46例,女性34例。调查对象小学文化及以下占76.3%、农民占70%、在家休息占52.5%、与配偶分居占53.8%。对照组共83例,男性52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64.8岁,小学文化及以下占66.3%、农民占68.7%、在家休息的占50.6%、与配偶分居的占13.3%。老年HIV感染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及文化程度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人群存在可比性。2.老年艾滋病感染途径80例老年HIV感染者均无吸毒史。调查老年男性HIV感染者46例,其中有38人承认有过商业性性行为(占82.6%),2例有输血史、1例卖血史,老年男性HIV感染主要途径是商业性伴侣的性传播;34名老年女性HIV感染者中有27名其配偶HIV阳性(79.4%),女性患者均否认有婚外性生活史,无卖血史,5例曾输血,女性主要感染途径为配偶间的性传播。3.老年艾滋病感染的危险因素老年男性HIV感染组曾有嫖娼行为的占82.6%,暗娼场所相对集中、低档、低廉,多为出租房。对照组发生嫖娼行为的占5.8%,HIV感染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危险性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老年男性HIV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是:①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度低:94.7%的感染者与商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从不使用安全套。HIV感染组与对照组之间知晓度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对婚内性生活不满意、长期分居:感染组50岁以后婚内性生活每月少于两次的占53.8%,由于各种原因与配偶分居的占45.6%,男性HIV感染组与对照组之间婚内性生活满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缺乏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老年男性感染组平时活动单调的有42例(占91.3%),HIV感染组与对照组文体活动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女性HIV感染者以配偶间性传播为主,其危险因素主要是其配偶感染HIV后未能及时检出,夫妻性生活一般不使用安全套而导致感染,感染组婚内性生活有69例不知道要使用安全套(86.6%),其次受传统的性观念、性文化影响。结论:1.老年男性HIV感染主要途径是商业性伴的性传播。当地老年人的HIV/AIDS知识匮乏,多数性需求不平衡,且缺乏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有大量的空闲时间,从而促使老年男性与商业性伴发生危险性行为是当地老年男性感染HIV/AIDS的主要因素;老年女性HIV感染主要途径为配偶间的性传播。当地男性感染者性生活过程中未采取任何安全措施,其次性行为意愿女性以男性意愿为主,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因素。2.加强对老年人HIV/AIDS感染预防知识的宣传和行为干预,组织老年人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打击、取缔社会上的商业性场所是预防老年艾滋病治本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