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特定历史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依靠知识和技术手段,人才作为知识和技术的载体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稀缺性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与之相适应,如何准确、及时地对稀缺性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进行会计核算,将企业稀缺性人力资源方面的有关信息传递给相关信息使用者已成为会计界面临的主要任务。因此,有必要建立人力资源会计。国内外会计学者对人力资源会计有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且先后提出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和劳动者权益会计三种模式,然而,这三种模式由于存在相关基础理论供给不足、计量结果带有很大不确定性、不能满足成本效益原则等缺陷,使得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发展在经历了短暂的繁荣后一直未有大的发展,不能有效地指导会计实践。本文旨在通过对人力资源会计有关方面的研究,建立一套比较客观的、实用的、在理论上成立且在实践中具有很强操作性的人力资源财务会计方法,以便科学地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稀缺性人力资源,并以此为人力资源会计早日在我国企业中应用做出一点贡献。本文首先阐述了人力资源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等理论知识,然后对人力资源能否确认为一项资产及应该确认为哪一项资产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运用归纳总结法分析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模式、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模式以及劳动者权益会计模式的利弊,针对三者的不足提出了以人力资本权益为核心的人力资源会计,即一种全新的彩色模式——人力资本权益会计模式。它是在借鉴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模式、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模式和劳动者权益会计模式优点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全新模式。最后,本文对新模式下稀缺性人力资源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做了详细论述。人力资源会计在中国学术界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人力资源会计的实践工作尚未展开,设计出一种理论上成立、实践中可行的模式,将会大大推动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适应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的要求。由于作者能力水平有限,设计工作只做了初步尝试,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