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旧作改写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ling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汪曾祺有改写旧作的习惯,学界已看到了汪曾祺小说创作中“改写”这一现象,也试图去探讨其意义和文学价值,但此类研究不多且略显零散,故笔者拟将汪曾祺所创作的160余篇小说中的18篇有过改写的小说各版(文)本进行比照细读,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借助新文学版本批评、叙事学等现代理论,进一步全面、深入地考察汪曾祺旧作改写这一现象,对涉及篇目的文本内容、艺术层面的改变进行分析,挖掘汪曾祺小说创作独特的艺术魅力及其改写背后的动因和意义,评价其改写得失。通过“改写”这面镜子可以折射出汪曾祺小说创作变化的运动轨迹,打通其创作思想、审美追求、艺术表现、文体风格等多方面的内涵,强调作家的主体意识,以期拓宽汪曾祺乃至文学史研究的视野与空间。论文分为三个章节来论述汪曾祺的旧作改写研究:第一章:按照文本内容的改变方式进行分类,如主题思想的改变、情节内容的改变、人物塑造的改变,并结合具体篇目的不同版本进行分析。第二章:从艺术层面对汪曾祺改写的小说文本进行研读,主要从叙事策略和小说语言两个方面进行重点阐述。在叙事策略上,主要探究了叙事聚焦、叙事时空、叙事结构以及叙事声音的转变;在语言的锤炼结果上,主要阐述了语言的口语化、本土化等。第三章:对汪曾祺改写旧作的动因以及意义进行分析。在阐述改写的动因时,对应前两章的内容,串联起汪曾祺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考察其创作观的推动作用。在阐述改写的意义时,分为两部分进行阐述,即对作家个人的意义以及对文学史的意义。
其他文献
2018年1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总体目标中提出了"绿色发展方式逐步形成,民生不断改善"的要求。充分利用园区内自然风光壮丽、草地资源丰美、动植物资
河北省文化资源禀赋充裕,但文化产业的建设和投入受到成本和人才等多重约束。为使文化产业利益相关方总体效益最大化,需要发展重点文化行业,兼具各层级文化行业和经济体内各产业
美国中小学的家庭作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追求数量到注重质量的过程。伴随着这个过程的则是对家庭作业的不断争论与研究,随着对家庭作业研究的深入,对家庭作业与学习
【正】 胡适(1891—1962)是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和学者。一般人对他在文学、史学、哲学诸方面的成就及其历史地位有较多的了解。而他作为新文化运动的
【正】王元化在《〈思辨随笔〉序》(《齐鲁学刊》1994年第5期)中说:我过去是不赞成对旧作加以修订的,近来却有了一些不同想法。我不想象前人一样说“不悔少作”。因为少年时
OTN(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光传送网)技术是以波分复用技术为基础、在光层组织网络的光传输网,是基于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技术和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波分复用)技术不能满足网络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光传输技术。OTN具有SDH和WDM的技术优势。同时,它能以高
元代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剌吉,地位显赫,且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具有较高的汉学修养。祥哥剌吉公主崇尚儒学,重视教育,且喜欢书画收藏,并因此结交了很多汉族和蒙古族文人学士。袁桷
文章针对基于数据驱动的二维动画特点,分析适合运动数据驱动的二维角色造型风格,提出运动数据驱动的二维角色造型结构设计原则,从二维角色造型的身体元件分割、色彩和装饰性
缺乏现场海洋观测数据是限制我们进一步认识海洋的瓶颈之一。文章设计了具备远程遥测功能的全自动海洋监测平台,该平台无人值守、采用走航观测方式自动获取长时间序列海洋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