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制定了关于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的政策,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以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农地流转不仅是解决我国农村土地问题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还是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基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本文选取了工业区周边农户作为典型代表,以浏阳市北盛镇五个村为例。通过对样本区域内农地流转状况进行实地了解和问卷调查,在综合整理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对比分析法、专家咨询法、二元logistic和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展开研究,得出结论。首先,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研究进展,确定了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对论文涉及的关键概念和理论作出了解释说明。第二,立足研究区域的基本概况,从农地流转的现状分析入手,发现生活在工业区周边的农户,择业范围广,农地流转较为活跃;进一步引出存在的问题,如流转随意性较强、合同不规范、流转价格设置不合理等,并分析了主要原因,来自于农户自身、社会、经济几方面;接着介绍了三种主要流转模式与典型流转模式的成功实例,分别探讨了不同模式的作用与成效。第三,分析了工业园周边地区的农户流转意愿特点,对当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流入还是流出,家庭经济特征对工业园周边地区农地流转中农户意愿的影响最为突出,尤其是年收入;其次是家庭资源禀赋和农户自身属性,而社会制度对于农户意愿的影响比较小。最后,立足上述分析,对工业园周边农村这类典型地区的农地流转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引导农民合理就业、培育乡镇龙头企业、完善流转服务、加强流转监管和强化农村社会保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