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没有专门的著作来阐述其公平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却渗透在马克思的著作中。马克思主义自产生到发展再到成熟都贯穿着对人以及人类社会公平的不懈追求。马克思通过对前人思想的批判与总结,通过对同一时代的思想家思想的研究,在批判与继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关于公平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公平观。自马克思主义公平观产生以来,就一直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全面的观点,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出发,而教育与这个五个方面息息相关,教育的公平性问题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指导着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同样我国教育的公平发展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指导。 教育公平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促进教育公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助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马克思主义公平观解决我国社会现实问题,更能凸显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理论意义。 建国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向前发展,我党指导思想也在不断的丰富与发展,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这一系列思想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同时马克思主义公平观也得到了继承与发展,思想体系的不断完善为研究与解决我国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对解决当下的教育公平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 本文主要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指导下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如何促进我国教育的公平发展的问题。本文首先针对马克思主义的公平观的产生过程进行了阐述,分析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基本内容,进而分析了在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指导下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次分析了我国教育发展中出现的较突出的公平问题,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教育公平问题的表现:区域公平、阶层公平、进程公平和层面公平,由存在的公平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分别从客观角度与主观角度进行了考量;最后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马克思主义公平观,从思想、经济、政治三个角度提出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措施。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公平观概述的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现状与成因的分析采用对比分析法以及现实分析法,对马克思主义公平观视域下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对策的分析采用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本文是对我国教育公平的探索,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