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氨酸与DKP高温热解含氮产物生成机理研究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cat_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生物质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开始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生物质的利用主要以燃烧发电和气化制取燃料为主。所谓热解是指生物质燃烧以及气化的初始阶段。研究氮在生物质热解过程中的转化机理,有利于生物质清洁利用技术的发展。关于甘氨酸热解生成含氮产物的研究,前人工作多集中在研究含氮产物的生成规律及通过建立热解动力学模型来求解动力学参数,关于其化学反应路径的研究以及含氮产物的生成机理的研究较为欠缺。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甘氨酸热解过程中的主要含氮产物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加实验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设计了甘氨酸和甘氨酸酐(DKP)热解过程中含氮产物的生成路径,使用Gaussian09软件B3LYP/6-31G基组对路径中各反应物、过渡态、中间体及产物进行构型优化和频率计算,获得最优化的分子构型及结构参数。(2)通过计算,得到各驻点热力学参数,对甘氨酸和DKP热解生成含氮产物的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甘氨酸热解过程中,氨基的脱离和脱水成环生成DKP反应的焓变较小,是主要反应,而NH3将会在最终含氮产物中占较大比例。在DKP热解过程中,其热解两条初反应路径R2-1和R1-1的焓变相差较小,均有较大可能发生。其中,R2-1路径C-N键的断裂稍占优势。在最终含氮产物中,R1-1路径的产物HCN将占据一定比例。占优势的R2-1的两条次反应路径中,则以放热较多的R2-2为主要反应,其最终产物NH3将占据较大比例。(3)使用热重-红外联用仪进行甘氨酸和DKP热解实验。结果表明,甘氨酸热解主要失重区间在200~310℃之间,DKP热解主要失重区间在280~380℃之间。两者生成的含氮产物均以NH3为主,同时可检测到少量HNCO和HCN的生成,但析出时间和生成量不同。实验检测结果与理论研究的结果相符,证明了上文中关于甘氨酸和DKP热解含氮产物生成机理的结论。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本文以冬枣为试材,研究了在湿冷条件下,使用0℃的臭氧水冷激处理和臭氧保鲜对冬枣采后生理过程、品质变化、保护酶系统以及其货架期的影响,从而对臭氧控制园艺产品成熟衰老进
本文以液膜为切入点,利用ANSYS FLUENT软件对振荡热管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以揭示振荡热管的启动和运行机理。振荡热管的构造简单,但工作原理和管内流动非常复杂,管径、充液率
B-呋喃果糖苷酶广泛地存在于生物界,不同微生物来源的B-呋喃果糖苷酶的性质不同。黑曲霉、节杆菌、米曲霉等微生物能够产生β-呋喃果糖苷酶,其分子由1~8个亚基所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1 000~409 000D,其作用机理是将蔗糖的葡萄糖基与果糖基的B-(1? 4)糖苷键断裂,生成果糖与葡萄糖。果糖在酶的作用下进一步聚合成功能性低聚糖。大豆低聚糖中功能性因子(棉子糖、水苏糖)与非功能性因子(蔗糖)共
学位
本文以CO2热泵热水器气体冷却器为研究对象,对气体冷却器的换热过程进行了计算模拟、可视化研究和换热器对比实验研究。首先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CO2跨临界循环系统的COP和火
旋转机械转子-滚动轴承系统中,复合故障发生的概率大于单一故障,且发生复合故障时,准确识别缺陷类型,以便提早安排维修计划,防止意外停机是关键,所以研究复合故障诊断更有意义。复合故障诊断方法,除了能够诊断出复合故障的情况外,还应向下兼容,具备诊断单一故障的能力。本文通过试验探索了转子不平衡、不对中和滚动轴承6种复合故障的振动特征,研究发现:复合故障振动信号含有各单一故障的特征信息,同时也存在耦合的特征
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各国纷纷开始重视太阳能热、地热能、工业余热废热等低品位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此进程中,驱动热源温度要求低、循环性能高的吸收-压缩复合制冷循环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然而一般的吸收-压缩复合制冷循环多采用相同的工作介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吸收和压缩制冷各自特点的发挥。为此,本论文对一种新型吸收-压缩复合制冷循环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阐述了论文研究背景,追溯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