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由于对关键要素理解的纷繁多样,理论界以及司法实践中对无过错联系的数人侵权行为无论是概念、性质还是归责原则均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从基本概念入手,通过对各种学说的比较与分析,试图明晰此类行为各个关键要素的内涵,确定此类行为的概念。基于此类行为自身的复杂性,通过比较法分析,回归到我国相关立法的深入探讨,明晰此类行为的分类标准,进而尝试构建一个相对科学合理的归责制度。 全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组成。正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无过错联系的数人侵权相关概念的分析。从通观理论界对此类行为的各种学说为开端,进而厘清无过错联系的数人侵权行为的定义及相关基本概念要素、构成要件,然后通过与相关近似概念的分析与比较,确立此类行为的独立地位,明确无过错联系数人侵权的概念。 第二部分是无过错联系数人侵权的比较法考察。通过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相关问题的比较法研究,对不同的规定进行了比较与评析,寻找出各种规定的优劣,从中获得我国立法的借鉴意义。 第三部分是对我国关于无过错联系的数人侵权行为的立法现状的梳理和分析。将目光回到我国自身的立法现状,讨论了我国立法对相关问题的立法沿革,了解我国立法的进步与不足。 第四部分是对无过错联系的数人侵权行为的类型划分与责任方式的反思。通过各种归类标准的比较研究,选用以因果关系为基础的分类标准对此类行为进行了类型化划分,进而通过各种责任方式的比较分析,结合因果关系的分类标准,确定连带责任与按份责任相结合的责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