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时间词“早、晚、先、迟”的比较研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q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时间词“早、晚、先、迟”为研究对象,三个平面理论为依托,从语义、句法和语用三个角度对四者进行全面地分析和区别。全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引言介绍了本文的选题依据、研究对象、研究思路和方法,简述了前人在相关方面做的研究成果。第一部分是第一章,主要是研究时间词“早、晚、先、迟”的语义分析;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章,也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从共时角度分析得到时间词“早、晚、先、迟”单独使用时多体现谓词性特征,在句中可单独作状语或补语,不单独作谓语,作谓语时通常要前加或后加其他成分。当他们运用于某些常见语法格式时,呈现出一定差异:“早、晚、迟”与动态助词“了”的搭配更多,“先”不存在与“了”的搭配。“早”重叠后通常当副词使用,时间意义上有所强调和加重,“晚”重叠后体现的只有名词“每晚”的意思,“先”一般不存在单独的重叠格式,“迟”的重叠格式是古代汉语的遗留迹象,并且通常后接否定表达。表时间程度时,只有“早”、“晚”较多地与指示代词“这么”、“那么”搭配使用,并且和“这么”搭配的情况远多于“那么”。另外四者相互之间组成复合词方面,“早”的构词能力最强。语用上,我们发现否定词“不”与“早、晚、迟”的组合能力更强,其表达的意义和功能大于“没”与他们的组合。“没”不修饰“迟”。“没”在修饰“早、晚、先”时,后面会接谓词短语结构,并且“没”否定的是后面整个结构。另外,“没早没晚”、“不早不晚”的形式也较为常用。“早、晚”作状语的时候多与语气副词共同出现,表现出说话者一定的语气,这时候的“早”与“先”、“晚”与“迟”不能替换。历时上“早”的名词义始终不占优势,“早”的副词义项在上古汉语中就已萌芽,其形容词义在中古时期由副词义的“早”逐渐代替并占统治地位。“晚”的名词义战胜形容词义始终占据上风,名词“晚”的使用比例在其各义项中最大。“先”由产生之初表空间位移到兼表时间的早,在四者中使用频率最高。“迟”由表速度缓慢之义逐渐发展为时间上的晚和迟。第三部分为第五章,探讨母语为非汉语的语言学习者使用时间词“早、晚、先、迟”存在的偏误。四者单独使用时较为简单,不容易出现错误,但放在一起区分则难免犯错,主要在于某些常用的固定表达、复合词及其重叠格式。最后为结束语,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指出本文研究存在的不足并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出可能性建议。
其他文献
为了避免浪费,奶牛场常应用有抗奶饲喂犊牛。在这种饲喂状况下犊牛瘤胃菌群的基本组成及其特征,瘤胃菌群的基本功能及代谢,以及瘤胃菌群与犊牛生长的关系值得深入探究。目前,
特种车辆在恶劣环境下试车,发现连接转向节与下横臂的球头销发生开裂。对失效球头销外观及断口进行宏微观观察,并对材料金相组织、硬度、化学成分进行检查和分析,确定了球头
<正>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图线和图形的变换是出题的热点之一.它能检测学生灵活处理物理新情景问题的能力,也能检测学生的应变能力.从深层次的科学素养角度来说,物理是一
如果您去过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一定会为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壁画作品所震撼,那些在其他地方大多出现在博物馆里的名家壁画,在这里的街边、地铁站、住宅外墙、广场公共建筑物
小学和初中(简称小初)英语教学是一个连续、完整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但从前人对小初英语教学过渡问题的研究成果上看,在实际教学中,小学六年级(简称小六)与初中七年
在解决政府部门职能交叉,对政府部门职能进行科学界定的过程中,往往受到利益因素的影响。通过运用博弈论分析部门职能交叉中的利益博弈现状,力求揭示政府部门职能交叉得不到
<正>电磁感应现象中常涉及感应强度B、磁通量Φ、感应电动势E和感应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即B-t图象、Φ-t图象、E-t图象和I-t图象.对于导体切割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
文化负迁移现象一直是跨文化交际学研究者所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本文通过一项针对中国高校学生和在华外资或合资企业中方员工的问卷调查,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负迁移
目的探讨限盐饮食对一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血压、尿白蛋白、血浆肾素及醛固酮)的影响。方法入选152例未使用药物治疗的一级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