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毒血清型复杂,所致疾病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产蛋下降、肾炎和腺胃炎等。近年来,IB的流行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肾型、腺胃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生,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病毒基因组为线状、不分节段、单股正链RNA,全长27.6kb,主要结构蛋白为纤突(S)蛋白、膜(M)蛋白和核衣壳(N)蛋白,其中唯一位于膜内的由409个氨基酸组成的N蛋白,能特异性结合到引导RNA上,参与病毒R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以往,人们对IBV的研究主要集中在S1基因上,认为N基因在IBV的进化中高度保守;但近年研究发现,N基因也存在广泛的变异,并且这些变异分布于抗原表位和相关功能区域,预示不同毒株N基因变异可能导致病毒的某些生物特性发生改变。2008年12月我省莆田某种番鸭养殖场发生疾病:产蛋高峰期番鸭产蛋锐减,产蛋率从85%降低到30%~40%,经两个月后逐渐恢复至60%,蛋质量下降,软壳蛋、畸形蛋增多,孵化率降低,病番鸭伴有一过性呼吸道症状,死亡率极低,剖检发病番鸭发现卵泡膜充血,其它实质器官无明显病变。取病番鸭卵巢组织进行病毒分离(毒株命名为PTFY株),经鸡胚传代、理化特性试验、血凝试验、电镜观察、测序对比等鉴定PTFY株为IBV,结果如下:1、经9日龄SPF鸡胚传代,第5代开始出现侏儒胚、尿囊腔有大量白色絮状物沉积。理化特性试验,发现经氯仿、乙醚、去氧胆酸钠处理后的病毒,其感染力降低。经电镜负染观察发现病毒粒子直径为100nm,有囊膜,略呈球形,囊膜上可见花瓣样纤突,符合冠状病毒特性。2、取第5代尿囊液,用1%胰酶处理不同时间后测血凝价,发现血凝价随胰酶消化时间的延长而提高,4h达到最高,随后处于稳定状态;取不同培养时间(36h、48h、72h、96h、120h)鸡胚尿囊液,用1%胰酶处理后测血凝价,发现血凝价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3、将病毒液通过点眼、滴鼻感染SPF雏鸡,第3天开始出现呼吸困难、精神萎顿等临床症状。但是剖检并未有明显的特征病变。对照组无异常。后取肾脏组织经RT-PCR检测,证明其有IBV。4、将PTFY株进行新城疫病毒干扰试验,发现PTFY株对新城疫病毒的复制有抑制作用。5、取第5代尿囊液用气管环培养物进行病毒感染力测定,得出其TOC-ID50=10-5.413/0.1ml;将PTFY株与本实验室保存的PT株进行血清中和试验,得知两者抗原相关性低。6、参考GenBank中IBV毒株(GenBank:DQ001338.1),设计引物,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translation polymerase-chain reaction,RT-PCR)扩增得到600bp片段产物,通过测序比对发现与美国呼吸型强毒株Mass41的同源性为97.3%,与山东肾型毒株CK/CH/LSD/03I的同源性为99%,与H52的同源性为97.8%,证实PTFY株为IBV。7、用DNAstar、DNAman等分析软件,将PTFY分离株N基因片段(345~945位)扩增产物序列与GenBank中14株国内外参考毒株进行核苷酸序列比较和同源性分析,绘制出核苷酸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得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进化树中的分支地位与病毒亲嗜性、致病力没有必然的联系。本试验从番鸭卵巢中分离到一病毒株(命名PTFY),后经鸡胚传代、理化特性研究、电镜观察、测序对比等鉴定为IBV,说明IBV能够感染水禽。可知IBV不仅对鸡、孔雀等陆生家禽有致病性,还对水禽(番鸭)具有感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