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对非遗的关注源于一部关于非遗保护的纪录片《百鸟朝凤》,纪录片用朴实的叙事性手法讲述了唢呐传承人在时代发展背景下的无奈,以及其终生对唢呐手艺的传承精神,其主旨令观者为之落泪。随着当下现代文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非遗文化逐渐在消亡。老艺人人衰艺绝、老作坊推倒碾碎、老工艺失传掺假等现状层出不穷,即便是幸存的年画、皮影、剪纸等经典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也已日渐衰落。面对传统文化在这个时代发展长河中面临的危险趋势,作为一名设计专业的学生,笔者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研究与实践,为保护和传承祖国的非物质文化,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在“逆城市化”的发展背景下,如何着眼现在,营造一个集文化、艺术、记忆为一体的现代酒店空间,并思考中国现阶段乃至未来的酒店空间设计的方向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在笔者的个人研究方向上,始终以非遗的传承和保护的必要性为出发点;在政策环境引导上,国家在近年来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在产业趋势上,大足当地政府希望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产业化的转换,有鉴于此,以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作为出发点,着力于研究大足非遗在现代酒店空间中的艺术设计与应用策略,成为了本文的重点和创新点。本文共分为以下五部分:第一部分:叙述选题缘起,课题研究背景、主要目的和内容,课题研究的方法,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概述;第二部分:对非遗的相关概念阐述;活态传承的相关概念界定与非遗活态传承的支撑理论阐述;非遗与酒店空间的关系;酒店与艺术酒店的区别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由此对本文研究内容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第三部分:对大足非遗的现状情况、大足酒店业态的现状与特点进行调研分析与比较,分析大足非遗保护现存的问题与大足酒店业的发展情况,由此得出当前大足非遗活态传承在酒店空间设计应用中的可行性分析和设计创新尝试。第四部分:根据当前非遗传承与保护的背景下酒店设计面临的困境提出具体的活态传承设计应用策略;第五部分:结合毕业设计创作实践对象,提出针对大足非遗活态传承的酒店空间设计实践方法;第六部分:提出非遗活态传承的未来发展趋势。对论文研究工作的概括与总结,对后续设计工作中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