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介入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w3138292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本应是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纯净乐园。校园安全是为学生提供健康成长环境的必要保障。然而,校园欺凌事件在近几年来不断发生,对学校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均造成消极影响。虽然从中小学乃至大学都存在校园欺凌事件,但其在中小学阶段发生最为频繁。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其产生的不良后果将伴随学生的一生。为解决这一问题,社会各界纷纷建言献策,来自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诸多学者分别从专业角度出发,提出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的措施。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的解决同样十分关注。文章从辨析校园欺凌的内涵入手,运用访谈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特点和类型深入分析,并探析思想政治教育介入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的必要性以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介入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的基本原则及解决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中小学校园欺凌是以校园为发生地的欺凌行为,是欺凌行为的具体化与集中化。虽特征之一同样表现为故意伤害他人的身体,但区别于暴力行为与攻击行为。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特点主要有欺凌行为发生次数的反复性和对象的固定性、欺凌双方力量的失衡性、欺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欺凌影响程度的深远性、欺凌行为的隐秘性和欺凌现象的普遍性,其分类方式有三种,分别是校园欺凌的伤害程度、校园欺凌的发现难易度以及校园欺凌背后的情感原因。人们精神世界的发展状况是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重要内容,同时关注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这表明思想政治教育介入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的必要性。中小学生的道德观的不完善,社会阶层的分化,中小学生的法制观念淡薄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介入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的原因。思想政治教育在介入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的过程中,应遵循示范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贴近学生原则、正义与平等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实效性与整合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本文探索性地提出了解决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的四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即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实施社会思想政治教育、重视道德教育,实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情感功能,实施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合力功能,形成全社会育人网络。以期从社会、学校与家庭三个维度入手,集各界之力解决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
其他文献
棉花与马铃薯间作优点很多,二者共生期较短,马铃薯收获时棉花植株只有20厘米左右,因此相互之间影响较小;马铃薯收获后,由于行距较宽,改善了棉田通风透光条件,棉花结铃性加强,可使棉花
"科麦一号"精彩回放●2005年1月,北风吹,雪花飘,科麦一号绿叶越冬.被农民称为:冻不死的小麦;●2005年6月,地薄、天旱浑不怕,科麦一号称雄黑龙港;
温室油桃在0℃~7.2℃的低温环境下,经1000~1200小时(30~40天)可渡过休眠期.休眠结束后,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