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废水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特性及去除苯酚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c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遍及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日益加剧,这激励着人们研发可再生的环境友好型的新能源技术。从工业废水中回收有价值的能源已经成为环境化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以微生物为催化剂,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将工业废水中蕴藏的化学能转化为清洁、无污染的电能。MFC为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生物、环境及电化学等多个学科,正处于试验水平,尚未实际应用。本文采用双室MFC装置,以焦化废水处理车间的厌氧污泥作为细菌接种源,采用在线驯化法考察电池的产电性能同时测定毒性物质苯酚的降解率。(1)阳极液中有机基质仅添加葡萄糖过程中,葡萄糖逐渐减少,电池运行五个周期过程中细菌逐渐适应焦化废水MFC产电体系。驯化成熟的生物膜细菌形状有杆菌,球菌,其中以球菌居多;当葡萄糖浓度为0.25g/L时,电池输出功率密度最大,为55.65 mW/m2,此时电流密度为525 mA/m2;循环伏安曲线中出现了氧化还原峰,表明体系中生成了电子中介体,第一至三周期氧化还原峰位置有所偏移,说明混合菌体系电催化反应可能不止一种产电菌参与,至第四、五周期分别出现一对非常明显且对称的氧化还原峰,峰位十分接近,此说明生物膜已经驯化成熟,电化学活性较稳定;整个过程中电荷传递电阻RCt与其它阳极阻抗相比占绝对份额,表明此电化学反应体系阳极的电催化反应为传荷控制。(2)阳极液中添加葡萄糖、苯酚形成共基质体系,最初保持苯酚0.2g/L,葡萄糖1 g/L,之后逐渐减少葡萄糖含量,运行五个周期之后仅加入单一的苯酚基质,分别为0.2 g/L、0.4 g/L、0.6 g/L,驯化过程中提高了细菌电化学活性及耐毒性。阻抗测试单一基质MFC苯酚0.2 g/L时,阳极溶液欧姆内阻Rs为2.142Ω,苯酚0.6g/L时,阳极溶液欧姆内阻Rs为3.541Ω;电荷传递电阻RCt与其它阳极阻抗相比占绝对份额,阳极的电催化反应为传荷控制;循环伏安曲线没有出现氧化还原峰,说明体系中没有生成氧化还原中介体,而是通过纳米导线或细菌直接将电子传递至阳极;驯化成熟的生物膜在处理单一苯酚基质,苯酚初始浓度为0.2 g/L时,电池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42.9 mW/m2,此时电流密度为300 mA/m2。苯酚浓度测试发现前48 h降解速度比较快,之后降解速度逐渐减慢,至96h时基本降解完全。第48、96、144、192 h电池COD去除率分别为20.6%、28.6%、35.8%、40.9%,库仑效率分别为11.8%、13.6%、16.2%、18.5%。
其他文献
在系统工程和管理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方面,系统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如何把系统思维贯彻到人才培养的具体行动中去值得思考。重温钱学森的系统工程人才培养教育思想,本文从
以ABAQUS软件为平台,开发热-弹-塑性有限元方法模拟了V形坡口和K形坡口Q345/SUS304异种钢多层焊对接接头的温度场、残余应力和焊接变形.同时采用试验的方法测量了接头的残余
目的:报道18例骨间背侧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该病临床特点是伸掌指关节障碍,但手背桡侧感觉正常,一旦确诊,尽早行神经松解术,无效再行肌腱转位术。结果:12例神经功能在10个月
张家维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从医50余年,对脑病的治疗有独特的经验。张老善用皮部理论指导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他在精研《黄帝内经》中古针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针法及新材料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的开发利用具有重大意义。要开发利用海洋,首先要保护海洋,因为海洋是生命的摇篮。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海洋油气资源被开发利用。海洋运
为研究植物对大气颗粒物的影响,本文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的方法,选取21种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利用DustMate仪器观测模拟箱内TSP、PM10、PM2.5和PM1的质量浓度变化,系统分析植物对
目的: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消毒质量,完善感染管理制度.方法:根据1997~1999年重点区域空气抽测、物体表面带菌状况、一次性医疗用品监测及消毒灭菌用品监测,用以指标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