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a_circ_0060967作为ceRNA调控miR-338-3p影响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you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结直肠癌细胞和组织中hsa_circ_0060967(circ RAE1)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进而通过体外干预hsa_circ_0060967的表达,检测其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行为的影响,最后研究hsa_circ_0060967、mi R-338-3p和TYRO3之间的相互关系,确认其发挥作用的效应分子,以期为结直肠癌的诊疗提供新的临床诊断指标或治疗靶点。方法:收集结肠癌组织、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5cm)及临床病理信息,利用q RT-PCR分别检测在上述配对组织中以及细胞系中的hsa_circ_0060967表达水平,利用spss22.0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一步通过细胞水平研究hsa_circ_0060967的稳定性及在细胞中的定位,利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q RT-PCR法和WB法检测EMT marker基因表达水平以及评价hsa_circ_0060967、hsa_circ_0060967/mi R-338-3p、hsa_circ_0060967/TYRO3转染及共转对结肠癌细胞生物学功能(上皮间质转化和转移、迁移、侵袭)的影响。利用q PCR法检测mi R-338-3p在癌与配对癌旁组织中以及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hsa_circ_0060967/mi R-338-3p与mi R-338-3p/TYRO3之间的靶向关系。结果:研究发现,与癌旁组织及正常结肠上皮细胞对比,CRC组织及细胞中hsa_circ_0060967表达较稳定且水平显著上调,并且CRC组织中表达水平和结直肠癌肿瘤的最大直径(>5cm)、淋巴转移及TNM分期(III、IV期)具有正相关。荧光原位杂交的结果显示,hsa_circ_0060967和mi R-338-3p共同定位在细胞质中。CRC细胞中,干扰hsa_circ_0060967后CRC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下降、E-cadherin的表达升高,Vimentin的表达下降并且相较于对照组干扰组中mi R-338-3p表达升高。hsa_circ_0060967和mi R-338-3p共转染至CRC细胞(SW620和HT29)中,相较于阴性对照组(LV-NC+mi R-NC),干扰hsa_circ_0060967则mi R-338-3p表达水平升高但TYRO3表达以及细胞侵袭、迁移能力下降;干扰mi R-338-3p对hsa_circ_0060967的表达无变化但CRC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升高并且TYRO3表达升高,而仅干扰TYRO3时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较仅干扰mi R-338-3p时下降。结论:hsa_circ_0060967通过发挥海绵的作用大量吸附mi R-338-3p,使mi R-338-3p对其靶向蛋白TYRO3的调节能力减弱,以至于TYRO3发挥促进结肠癌恶化的作用。提示hsa_circ_0060967可能是开发抗癌药物的潜在分子靶点。
其他文献
背景:食管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主要好发于胸段食管。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合理的随访监测对于发现和治疗复发病变至关重要,但目前最佳监测方案仍未确定。因此,本研究拟构建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模型,并对术后复发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建立个体化食管鳞癌术后监测随访策略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
目的:探讨串联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分析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9年10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33例M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后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体生存率(OS)和预后因素。结果:1.在13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化疗组共72例,男49例,女23例,中位发病年龄59(41-8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高校一门重要课程,生涯理论作为知识的参考框架,最终目的是协助学生个人的生涯发展。本文从完整的生涯规划流程开始,包括生涯意识的唤醒,自我探索——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世界探索,生涯决策,行动方案,监督调整六个部分,根据生涯教育实践经验,就有关生涯意识唤醒的内容以及方法进行探索,希望能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有益的帮助。
期刊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国门,开启了近代中国的百年屈辱史。从此,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国均在西方外来因素的影响下变革演化。货币形态的选择和金融活动也不例外,以"冲击—回应"模式走了一条"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道路。以今天的认识回溯历史,中西分流在清朝嘉庆时期已经定型。在货币和金融活动方面,与工业革命的时代呼唤相匹配,西方已经进行了本位制和信用货币建设的有效实验,在1815
期刊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表现及定量分析与肾透明细胞癌WHO/ISUP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住院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2例原发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均为单侧单发病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62例肾癌根据WHO/ISUP分级标准,其中纳入ISUP 1级9例,2级32例,3级16例,4级5例。本研究中低级别组(ISUP 1级和2级)共41
背景隐匿性腹膜转移(Occult peritoneal metastasis,PM)是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一种特殊的转移情况。术前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转移性GIST的主要方法,但是CT在识别隐匿性PM上漏诊率高,导致了患者治疗的延误甚至采取了不恰当的治疗方式。目的我们旨在分析GIST隐匿性PM的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和验证术前预测GIST
目的:探讨POM121L12、APC胚系突变与50岁以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了2017年7月至2019年11月就诊我院呼吸科某医疗组且进行基因检测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相关临床信息,采用第二代测序技术筛选肿瘤或血液标本中的POM121L12、APC基因突变。卡方检验分析POM12L12、APC基因状态与NSCLC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合并TP53及NCCN指南推荐
毒性中药的临床使用是中医药的特色,在慢性疾病和重大疾病的救治过程中应用广泛。但是毒性中药的毒性研究数据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为系统阐述毒性中药的理论和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充分的参考依据。中药配伍、炮制是中医药临床减毒增效的有效手段,准确而系统阐释配伍、炮制原理对中医药安全有效性至关重要。近年来,由于特定的生理学优势,斑马鱼已经逐步成为药物(中药)毒性研究的模型生物,逐步被用于各种有毒物质的筛选和评
目的1、探讨术前常规高频超声检查在完善甲状腺癌分期和预测术后复发风险的应用价值。2、分析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随访结果,探讨甲状腺癌手术相关并发症及特殊临床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因甲状腺癌接受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病历分析。为了解手术后是否发生肿瘤持续/复发以及术后并发症和特殊临床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针对不同的
目的:回顾性分析脑膜瘤患者的MRI常规序列,探讨定量影像组学对于WHOⅠ、Ⅱ级脑膜瘤病理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入院时间从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经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组织学证实的237例脑膜瘤手术治疗患者,其中WHOⅠ级143例,WHOⅡ级94例。从T1WI和T2WI中提取放射学特征。使用t检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