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是区域的核心,是区域经济社会能量高度聚集的空间载体。工业革命之后,城市化进程逐渐步入了快速增长时期,这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20世纪特别是最近50多年的时间里,在发达国家进入了郊区化、后城市化、后工业化时代的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也在呈现加速推进的良好态势,一些百万级、千万级的特大城市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逐渐脱颖而出,构成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加快我国以直辖市为代表的大都市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于提升区域乃至国家的综合竞争实力均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受制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与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存在巨大差异,在区域经济的运行层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行政区经济”现象。由于政府的经济职能过强,集经济利益主体和政治、行政管理主体于一身,导致行政区的经济痕迹相当突出,经济区的行政色彩极为浓厚,行政区与经济区呈现严格的嵌套特征,行政区演化为名副其实的“利益区”。而且,随着以“分权化”为特征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加速推进,基层政区的积极性得到充分释放,但由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再加上原有区划体制不尽合理的影响,客观助长了行政区经济现象的爆发态势。 总之,当前包括行政区划体制和管理体制在内的许多制度性矛盾严重阻碍着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顺利推进以及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可以说,在我国现阶段,管理体制与行政区划体制以及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特别是我国正值政治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规模推进时期,加强政治文明和制度建设被提到议事日程。在上述背景下,如何顺应历史潮流,借鉴国内外直辖市政区改革的经验,理顺城市发展当中的体制性矛盾,扫除城市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力度,探讨中国特色、地方特点的直辖市政区体制改革的方向,更是有着相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本文研究正是基于上述背景而展开的,从当前城市政治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的迫切需求出发,以上海直辖市为例,从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区划体制两个主线以及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出发,在总结国外著名大都市政区模式的实践,充分借鉴、吸取其区划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系统、全面地探讨我国大陆直辖市政区的区划体制以及一系列相关问题,力争对直辖市政区体制改革的走向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了人一粼//J理沦Z些研少t’..理居粼i少·乡验科:形{·丈2淤…分衍切中英戈撇要 个文共分为八章。其中,第一章是绪论;第二章至第三章是理论探讨部分;第四章是经验借鉴部分:第五章至第七章是实证分析部分;第八章是结论。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 首先介绍研究的相关背景。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加入wTO的历史性机遇和城市与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与此同时,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区划体制改革进程当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与矛盾,严重阻碍了城市竞争力的提高。在_!_二述宏观背景下,我国特大型城市的发展步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探索中国以直辖市为代表的大都市政区区划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思路,通过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具有相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其次,对“行政区和非行政区”、“城市型政区与地域型政区”、“中央直辖市与地方直辖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城市功能与城市职能”、“大都市功能区与大都市区行政区”以及“中国的行政区与外国的行政区”等几组重要概念进行了辨析,有助于对大都市政区研究进行精确把握。 还简要概括了本文的研究框架、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全文共分为三大部分:理论探讨、经验借鉴、实证分析。研究内容可以归结为“两条主线”、“两个层面”与“两个侧重”:即以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区划体制改革为研究主线,相对侧重区划体制研究;以城区和郊区两个空间层面为研究对象,相对侧重城区研究。 第二章:国内外大都市政区相关研究动态与现状评述。 本章通过对国内外大都市政区的最新研究动态进行评述,客观评价其中的成就与问题,力求对相关研究动态与现状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且试图在随后的研究当中一定程度上弥补其中的不足。 大都市政区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研究内容涵盖地域空间的界定、形成机制、管理体制和区划体制、城市治理、政府组织形式、区域协调机制等众多领域。鉴于部分研究内容有所交叉的实际,作者将研究内容和研究进展归结为若干主题予以分别论述。从不同主题出发,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大都市政区研究相关领域进行了较为详尽地归纳与评述。 第三章:大都市政区的影响因素、发展模式和相关理论探讨。 本章属于理论探讨的基础理论部分。大都市政区研究具有较为雄厚的理论依据。从影响要素来看,大都市政区的形成要受制于政治、经济、自然地貌和人工地物、社会文化、城市规划建设、组织管理、历史、民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是上述要素叠加、协同作用的产物。对于上述影响要素的理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