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乘客行为特征的轨道站客流路径选择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x19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轨道交通车站是典型的高密度人流聚集场所,如何从乘客行为特征和需求特征出发,通过规划设计手段,改善现有轨道站设计的不足,是我国轨道交通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已有研究多集中于枢纽站的布局设计与换乘方式分析,站内客流分布特征方面的研究较为缺乏。本文较为全面地阐述了轨道站内客流分配的基本原理,重点分析了乘客在轨道站内的路径选择,并通过实地调查构建了路径选择模型,不仅可以为深入研究客流行为提供理论支持,而且在轨道站设施空间布局优化、行人步行空间尺寸评价及设施规模评价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论文首先对国内外在行人出行行为特征、交通流分配及路径选择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轨道站内客流分配的理论框架,然后针对与路径选择有关的几个关键问题展开了重点研究:   1、轨道站行人路径选择影响机理分析。从交通条件和出行者特性两个方面,阐述轨道站设施空间布局、行人的行为习惯、体力消耗、出行目的等因素对行人路径选择的作用特征,以及行人路径选择与客流量的反馈作用关系。   2、轨道站行人步行网络研究。以离散选择模型理论为基础,提出将轨道站抽象为由区域、节点和步行链路构成的网络结构的方法,对行人网络元素的设施属性参数和空间结构属性进行定义;以分支定界搜索算法为基础,设置合理的约束条件,设计了可选路径集合生成程序。   3、站台乘客候车区域选择特性分析。在总结站台层客流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影响乘客候车区域选择的主要因素,建立基于Wardrop用户均衡原理的候车乘客分配模型。   4、路径选择模型构建。在一定的模型假设前提下,选取影响行人路径选择的交通特性和步行行为特征两方面的因素作为参数变量,建立同时进行活动地点选择和路径选择的分阶段的多项Logit模型。   最后,选取上海轨道2号线静安寺车站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站点静态信息和高峰时段行人流线动态信息数据,利用前述的行人网络抽象方法和可选路径集合生成程序进行路径特性分析,进而对路径选择模型进行标定及检验。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量日益增大,轴载质量也显著增大,致使路面经常出现剪切破坏。而沥青混合料在设计过程中并未考虑其抗剪能力,这是路面出现车辙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在分析比较
汽车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其运行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另外,电子控制技术已渗透到汽车的各个系统,汽车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对汽车的跟
全光通信是未来通信的发展趋势,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是光通信中的关键技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业务将转向以高速IP数据和多媒体为代表的宽带业务,这就要求以波分复用技术
本文选取OMA大都会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台北表演艺术中心项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雷姆·库哈斯团队的建筑设计方案的研究,分析建筑中所蕴含的核心设计理念.本文将从台北表演艺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道路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交通安全设施作为基础配套设施在高速公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交安设施对驾驶员的帮助在规范驾驶员的行
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中,施工组织网络计划是编制工程进度计划、资源需求计划和安排组织施工的重要理论基础,通过对施工网络计划的优化可以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施工进度风险的
在交叉口的评价问题上,目前主要是对现状交叉口交通状况的评价研究,对于交叉口的改进方案实施效果或者对规划交叉口的设计方案优劣的评价缺乏研究。这就导致了无法对交叉口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