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学科内涵式建设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kongshuai1990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双一流”建设政策的实施,十九大的召开,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启动以及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我国大学进一步明确学科建设在大学建设中的基础意义,纷纷参与到建设学科建设的进程中。伴随“双一流”建设方案的颁布与名单的公布,我国大学认识到,建设一流学科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基石,也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一流学科的特征,意味着建设一流学科的关键在于提升学科“质量”而非“数量”。而学科“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学科建设模式的转变,即将外延式建设模式转变为内涵式建设模式。但由于历史推出的学科建设政策遗留的种种弊端,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大学学科建设现状与内涵式建设相去甚远。可见,在“双一流”建设为我国大学学科提供的有利政策环境下,对大学学科内涵式建设进行研究,认识我国大学学科建设当前的困境与问题,从宏观与微观上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本文以“双一流”建设方案的颁布以及十九大对高等教育内涵式建设的重视为切入点,探索“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学科内涵式建设的逻辑。同时,对大学学科建设实践中的要素进行分析,根据其特征的不同,将学科建设要素分为投入要素、结构要素和功能要素,并理清这些要素之间的实践关联。其次,通过分析我国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的实践演变,发现如今大学学科建设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源。然后,以三所世界一流大学为例,分析其学科内涵式建设模式,以及其如何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中得到启示。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我国大学学科内涵式建设的路径及其保障体系,路径选择要点包括:扶优扶需扶特扶新,带动学科整体发展;创新学科组织结构,促进交叉学科建设;整合学科建设资源,优化学科要素结构;重视学科团队建设,夯实学科发展基础。构建保障体系的原则包括:以大学综合改革促进学科建设。塑造良好的学科文化氛围;学校规划与调动院系自主性相结合;创新学科评价标准以引导学科建设方向。
其他文献
<正>约翰·伯格,英国当代艺术评论家、著名的图像学研究者。伯格以左翼图像批评视点综合审视图像和文本在不同语境下所呈现出的"语-图"互文关系并对其进行剖析,传达出对图文
数学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常常伴随左右的,是生活的依仗,所以为学生未来的生活,我国教育部门一直把数学教育看得很重。如何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掌握,就是我们必要讨论
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各行各业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不断成熟的电子政务系统,受到了很多部门的亲睐,也给他们的实际工作带来了显著的效果
目的:进一步了解颌骨肿瘤瘤样病变的临床表现,探讨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与恶性肿瘤在CT中表现的差异。方法:将收治的颌骨肿瘤患者及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进行回顾
罗伯茨绿僵菌Metarhizium robertsii(以下简称绿僵菌)是一种广泛用于生物防治的昆虫病原真菌,且为研究虫生真菌的模式种。生物生长发育过程都会受到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同时,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开发的“多普勒天气雷达二次产品”处理系统,具有可以兼容多种雷达数据格式、二次产品丰富,可扩展性和易用性等特点。随着多普勒雷达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对雷
为了解青藏和云贵高原轮虫种类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探讨该地区湖泊轮虫种类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因子,于2012年和2013年6至8月对青藏高原地区42个湖泊和38个临时性水体,以及云贵
《勒俄特依》以神话和实际事物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说明天地的形成、万物的生长、山河的来源、人类社会的发生、发展和演变以及彝族的社会变迁和迁徙等。其进化演变不仅反映了
环境创新是出版产业应对环境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出版产业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从需求拉动要素、技术推动要素和环境规制要素三个视角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公安系统对于打击罪犯,运用的科学手段和技术也越来越智能化、科学化。可以说,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为公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