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鸡的肌肉化学成分及其与风味关系的比较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ay6543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北京油鸡、快大黄鸡(京星102)、艾维茵白羽肉鸡为试验动物,主要研究不同品种鸡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化学成分、感官品尝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差异,并对肌肉中脂肪、游离氨基酸和游离脂肪酸等指标与风味的关系作了初步的探讨,来丰富鸡肉风味品质评定指标(体系)。 试验分三个组:第一组北京油鸡,第二组快大黄鸡,第三组艾维茵白羽肉鸡。试验鸡均采用笼养方式饲养。每组分三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公母各半,共270只试验鸡。试验期为19周。试验结束时测定动物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蒸煮损失率、肌肉化学成分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等指标。结果表明: 1.不同品种鸡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耗料在各个生长阶段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P<0.05),从全期看,艾维茵白羽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耗料显著高于快大黄鸡(P<0.05),快大黄鸡的显著高于北京油鸡(P<0.05)。不同品种鸡的料肉比在各个生长阶段均表现出:艾维茵白羽肉鸡的低于快大黄鸡(P<0.05),快大黄鸡的低于北京油鸡(P<0.05)。 2.不同品种鸡的屠宰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艾维茵白羽肉鸡的全净膛率要显著高于快大黄鸡和北京油鸡(P<0.05)。北京油鸡的腹脂率略高,艾维茵白羽肉鸡偏低。 3.肌肉的水分含量在品种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P>0.05)。北京油鸡肌内粗脂肪含量低于艾维茵白羽肉鸡(P>0.05),高于快大黄鸡(P<0.05)。 4.19周龄北京油鸡的感观品尝评分最高,肌肉风味优于艾维茵白羽肉鸡和快大黄鸡。 5.品种间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表现出显著性的差异(P<0.05),其中北京油鸡最高,其次是快大黄鸡,最后是艾维茵白羽肉鸡。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在品种间表现出显著性的差异(P<0.05),快大黄鸡和北京油鸡显著高于艾维茵白羽肉鸡。品种间的鲜味氨基酸含量表现出显著性的差异(P<0.05),北京油鸡显著高于快大黄鸡和艾维茵白羽肉鸡,这可能是形成风味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6.C18:2和C18:3的含量差异可能是形成风味差异的另一主要原因。北京油鸡肌肉的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含量显著高于快大黄鸡(P<0.05),略高于艾维茵白羽肉鸡(P>0.05)。北京油鸡肌肉中C20:4含量显著高于艾维茵白羽肉鸡(P<0.05)。 7.运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捕集,并应用GC/MS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鉴定了多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烷烃、醇、醛、酮、酯、酸及杂环化合物。从艾维茵白羽肉鸡肌肉中分离得到44种化合物,其中烃类16种,醇6种,醛17种,酮1种,酯1种,醚1种,酸1种,杂环化合物1种;从快大黄鸡肌肉中
其他文献
IFIT家族也称ISG56家族,是一类干扰素诱导基因,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包括IFIT1(也称ISG56)、IFIT2(也称ISG54)、IFIT3(也称ISG60)和IFIT5(也称ISG58)4个成员。该家族成员成簇定位在同一染色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