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大量的“单位人”成为“社会人”,城市的管理和服务能力滞后于城市化进程,尤其是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比较薄弱,大力加强和完善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素质和文明程度显得十分紧迫。在这一背景下,社区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社会单元而存在,不仅突破了原有的“地域”概念,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而且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扮演着基础性的一线角色,被寄予了凝聚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期许。现有的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管理方式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面对流动人口、下岗职工、老龄工作、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各种问题,城市居民委员会在管理和服务上力不从心,存在着责权利不统一、职责任务不明确、管辖范围过小、人员老化、工作条件差等问题;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社会流动人口增加,加之城市教育、管理工作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致使城市社会人口的管理相对滞后,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社区式管理模式;从关系居民切身利益的角度出发推进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吸引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发挥驻区单位、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赋予社区居委会足够的财权,赋予居民足够的监督权,真正建立居民与社区建设之间必然的、经常的、制度性关联,保证社区居民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在参与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既能满足个人利益诉求,又能增进社区居民的共同福祉,不失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办法。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际调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东营市中山社区这一个案的深入研究,探索当前我国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问题及成因,并从体制建设、完善服务、培育意识、拓宽渠道及强化监督等方面探索提升路径。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导论,主要介绍居民参与这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研究目的和方法以及存在的创新及不足;第二章是对相关理论的简要阐述,主要包括居民参与的内涵、特点以及现实意义;第三章从社区建设模式的角度出发,分析政府主导型、渐进改革型、社区自治型等多元治理模式下的社区建设居民参与状况;第四章结合东营市中山社区这一案例,从社区建设概况、现有参与情况入手,对居民参与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五章结合上述分析,提出了提升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思路,主要包括健全社区管理体制、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培育居民参与意识、拓宽居民参与渠道和强化监督考核机制等五个方面。第六章综合阐述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及研究结论,对我国今后社区建设过程中的居民参与模式、发展状况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