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基于时间竞争的环境中,全球化的市场、短暂的产品生命周期、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和需求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仅靠自身资源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需要整个供应链快速调整应对。加工装配式供应链中,零部件加工和产品装配往往在不同地区进行,制造商必须在所有零部件到齐、配套后才能完成生产,响应市场需求。制造商所需的零部件种类多,而且是相关性需求,又无法集中控制所有的供应商,造成供应物流管理困难。分析了加工装配式供应链供应环节的特点,综合运用量表设计、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实证方法,研究加工装配式供应链供应物流协同的相关因素及其影响机制。首先,在文献研究、企业调研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提出供应物流协同理论结构,不仅注重多个供应商与下游制造商的协同,同时考虑各个供应商之间相互配合,共同满足下游制造商的需求;设计供应物流协同研究量表,分为:供应商与制造商协同、供应商之间协同、物流服务能力三个方面,经过预实验和小样本测试修正量表,确保其信度与效度。与“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门户网e-works”(www.e-works.net.cn)合作发放问卷收集数据用于统计分析。其次,建立了供应商与制造商协同、供应商之间协同、物流服务能力与供应链敏捷性、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供应商与制造商协同、供应商之间协同、物流服务能力三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供应商与制造商协同和物流服务能力对供应链敏捷性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通过供应链敏捷性作为中间变量对供应链企业绩效产生间接影响。然后,提出合作伙伴关系对信息共享作用,及其对供应物流协同作用的研究假设,从信息共享的质量、水平两方面考察信息共享状态,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合作伙伴关系对信息共享水平、质量和供应物流协同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信息共享质量对供应物流协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信息共享水平对供应物流协同的作用并不显著。表明企业要推进供应物流协同,并不需要将更多私有、关键的信息拿出来共享,只需要提高共享信息的质量。最后,构建了供应物流协同与合作伙伴关系、信息共享、供应链敏捷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供应链企业绩效作用的理论模型,应用回收的数据进行统计检验。研究结果再次证实了合作伙伴关系、信息共享对供应物流协同的直接与间接作用;供应物流协同对供应链敏捷性有很强的正向影响,并以此为中间变量间接影响供应链企业绩效;在考虑供应物流协同的情况下,发现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不同,合作伙伴关系与信息共享对供应链敏捷性并无显著作用,而是通过供应物流协同作为中间变量,对供应链敏捷性产生间接的正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