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0后”作家指的是一个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青年写作群体。从2000年“80后”文学诞生开始,至今它已走过了十年的历程。然而对于其文学作品的批评和解读,却一直滞后于文学自身的发展。前人虽然曾对一部分“80后”文学作品进行了解读,但比起数量众多的“80后”小说、诗歌、散文来说,这样的工作显然还不够。再加上“80后”作家内部的分化也很明显,有的转向了其他方面的工作,有的仍在坚持写作,因此,解读“80后”作品就很有必要了。“80后”作家的写作,一方面使阅读文学作品成为了年轻人生活的一种时尚,促进了文学市场的繁荣;另一方面,市场化、商业化的写作心态,又使得文学作品的主题常流于日常生活现象的描述和自我经验的重复,碎片化、平面化的语言风格影响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那么,“80后”作家究竟采取了哪些方法使文学成为了一种时尚?他们的写作又暴露出了哪些问题和不足?带着这些疑问,本文对“80后”文学中的小说部分展开了深入地研究。文章第一部分从“80后”小说的写作题材入手,分析了“80后”作家制造文学时尚的方法一——题材丰富化。丰富的故事题材涵盖了年轻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相似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引起了读者的共鸣。根据作家的主要经历是否与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相一致,把小说分为写实和虚构两类。写实类主要包括青春、校园和都市生活题材,虚构类主要包括幻想、玄幻、历史和侦探题材。文章第二部分从“80后”小说的写作主题入手,分析了“80后”作家制造文学时尚的方法二——主题青春化。年轻、时尚、幽默、轻松的主题对年轻人来说,永远具有吸引力。青春、爱情和日常生活是“80后”作家反复书写的主题。文章第三部分从“80后”小说的写作方法入手,分析了“80后”作家制造文学时尚的方法三——写法多样化。大众文化视角、“第一人称叙事”、拼贴、模仿、复制等“后现代主义”手法的运用是“80后”作家普遍采取的写作策略。这样的写法满足了年轻人追逐时尚、变幻的心理需求,符合“小资”们的阅读口味。最后,在前三章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总结了“80后”作家制造文学时尚的方法,分析了他们创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