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胜利》-残缺、困惑和颠覆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ice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生于俄国统治下的波兰东南部,后加入大英帝国商队并取得英国国籍,进而定居英国用英语写作。尽管康拉德在二十岁时他的英语知识充其量不过是几十个单词,但是他被西方评论家誉为本世纪最为出色的英国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可以分为三类:丛林小说、航海小说和政治小说,作为康拉德最后一本重要的小说《胜利》(victory,1915)是评论界颇有争议的作品,也很难绝对归入上述三类作品,然而,在戴维森和著名评论家弗.雷.利维斯眼中,《胜利》是一部重要的作品,后者认为,这本小说“对孤独心理进行了深刻而细致的研究”。   在理论上,后现代主义不是一个内涵确定、清晰的概念,因为它的兴起还与结构主义,特别是后结构主义有密切的关系。受后结构主义影响的女性主义和新历史主义表现出的一些特点,解构中心和消解权威已经被扩展到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中。所以后现代主义的最根本特征就是中心的消解,此外,伊哈布.哈桑概括后现代主义的特质为“不确定的内在性”   小说《胜利》在后现代主义的视角下主题表现为人物人格的残缺,内心的矛盾困惑以及女性对男性的颠覆,在写作手法上,笔者简单分析了小说中的写作手法,印象主义,空间的压缩,故事发生的偶然性和时间的断裂以及叙述者的多变等,其中一些是现代主义的写作特色。哈桑说过,“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并没有一层铁幕或一道中国长城隔开;因为历史是一张可以被多次刮去字迹的羊皮纸,而文化则渗透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间之中。”   在文章安排上,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康拉德生平及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是对后现代主义的历史回顾以及对《胜利》的相关研究。第三部分分析了人物的残缺性、困惑性以及女性主义视角下女性对男性的颠覆。在第四部分简要地再现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写作手法在文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对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的作用。第五部分为结论。
其他文献
作为教学资料,英语报刊具有五点鲜明特色:内容新颖、语言现代、知识丰富、词语实用、趣味浓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英语报刊的教学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
全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是教育部主管的一项全国性的教学考试,目的在于对大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服务。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一项全
跻身于19世纪英国一流小说家之列的伊丽莎白·盖斯凯尔以其独特的社会洞察力和高超的写作技巧获得众多读者和学者们的青睐。1855年出版的《南方与北方》是她极具代表性的一部
迄今为止,语言学能被认为是二语习得中个体差异的最重要因素之一。Gardner和McIntyre(1992)把影响语言学习的因素分为两类: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把语言学能归为认知因素,并且
各位早上好。  不过是不是一个好的早上我就不确定了……昨天我与Akke、Kelly、Misery、Xboct、Dendi、Helen、Young还有一些朋友试了一下中国的米酒和其他饮料,感觉很不错,很好地减轻了我们输给C9的阵痛。  输给C9真是太差劲了,特别是在我们鏖战了97分钟之后,比赛出现了持续的出错和崩溃。因为主办方没碰到过这种情况,实在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所以当时大家讨论了很多,不过最后